|
台中科技大學國際貿易系教授李隆生。(中評社 方敬為攝) |
中評社台中2月5日電(記者 方敬為)中國生成式AI模型DeepSeek問世,震撼西方科技圈,台中科技大學國際貿易系教授李隆生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相關成果證明美國對中國採取科技圍堵的作法,反而促使中國自力更生,從華為手機晶片製程的突圍,到AI技術的進展,當中國因為禁令而必須得降低對西方相關技術的依賴,自然得設法繞道而行,有時候甚至可能因此“彎道超車”。
他指出,根據摩爾定律(Moore’s law),半導體業的製程與技術,每隔18到24個月就會進入到下個世代,當代半導體製程已達1奈米甚至0.7奈米,基本上已到了極致,預期半導體技術將邁入新世代的競爭,這對中國而言是個機會,禁令迫使中國提前考慮如何跳出現有技術路徑,探索新一代科技的可能性。
李隆生,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物理學博士、美國康乃狄克大學經濟學博士、上海復旦大學歷史學博士。曾任聖約翰科技大學商管學院院長、靜宜大學國際企業學系主任等職。有中美三校博士、台灣三所高校六系系主任的特殊經歷。
針對中國近期在生成式AI模型研發上取得重大突破,李隆生表示,美國AI晶片龍頭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曾對美國政府的晶片銷中國禁令表達反對立場,因為“不讓他們向我們買,他們只會自己去做”,甚至擔憂禁令反而會影響美國在AI領域領導的地位。相關論述從中國近期在科技領域的發展中看來,其來有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