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0月20日上午,中國記協在北京舉辦“新聞茶座”活動(中評社 陳思遠攝) |
中評社北京10月21日電(記者 陳思遠)二十屆四中全會於10月20日至23日召開。20日上午,中國記協在北京舉辦“新聞茶座”活動。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賈若祥圍繞“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引領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主題,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的地位、歷程、特點以及編制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規劃要求展開介紹,並與現場記者交流互動、回應關切。
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發揮著關鍵作用。賈若祥指出,五年規劃是“中國之治”的突出優勢。通過科學編制與接續實施五年規劃,中國共產黨能夠更好把握歷史主動,以持之以恒的戰略定力、總攬全局的戰略視野、務期必成的戰略魄力,持續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向縱深發展。
從新中國成立後首個五年計劃啟動,到如今“十四五”規劃即將收官,中國已持續推進14個五年規劃,始終堅持“一茬接著一茬幹”,錨定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這一核心藍圖從未動搖。
賈若祥介紹,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的歷程可分為四個主要時期。第一階段是計劃經濟體制下的五年計劃,在此階段奠定了中國工業化現代化的基礎,基本形成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第二階段是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軌,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基本框架,解決了人民溫飽問題,實現總體小康。第三階段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基本建立階段,中國順利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並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第四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時期,聚焦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談及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的核心內容,賈若祥表示,根據國家發展規劃徵求意見稿,規劃編制需重點涵蓋五大方面:發展環境分析、指導方針確立、主要目標設定、重點任務與重大舉措部署、保障措施制定,以確保規劃兼具戰略性與可操作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