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9月21日電/據法治日報報導,打開社交平台,有人曬出AI生成的古風寫真,有人用“一鍵換臉”製作軍警變裝視頻,甚至有人將經典影視片段裡的主角換成自己——如今,AI換臉技術已走進普通人的生活,成為不少人娛樂消遣的工具。
但鮮少有人意識到,這一看似有趣的“黑科技”,若使用不當,可能觸碰多個法律禁區。對此,北京市石景山人民法院的法官提醒,濫用“AI換臉”可能涉及侵犯他人肖像權、名譽權,造成嚴重後果的還可能構成侮辱罪或者誹謗罪。公眾一旦發現個人隱私遭洩露、生物信息被冒用,應及時固定證據,確定傳播範圍,盡快聯繫平台要求删除、停止侵權,並通過公安機關報案或提起訴訟進行索賠。
濫用生成電子軍警照涉嫌違法
“三秒教會你做AI軍裝照,配上戰機背景超酷!”近期,部分短視頻平台流傳著這樣的“教程”,用戶只需上傳一張個人照片,就能一鍵生成身著軍裝或警服的圖片,部分生成工具還提供“執法場景”“裝備背景”等選項。看似新奇的玩法背後,亂象正悄然滋生——有網友為博流量,用AI生成警服形象後,拍攝“查電動車頭盔”的虛擬執法視頻;還有人故意讓AI生成的軍警形象手持煙酒,發布到社交平台。更有甚者,利用虛假AI軍警照實施詐騙。不久前,網友吳某就因身著仿制警服、用AI合成元素製作“執法場景”視頻並發布,造成不良社會影響,被公安機關依法予以行政警告處罰。
“軍服、警服是國家形象的重要載體,絕非娛樂道具。”石景山法院法官表示,即便出於職業向往使用AI生成軍警照,也必須嚴守法律邊界,不得濫用職業標識,不得損害公職人員形象。《軍服管理條例》明確規定,現役軍人及依法可穿著軍服的人員應按規定著裝;影視演藝人員因扮演軍人穿軍服的,非拍攝演出時不得穿著,且不得損害軍隊和軍人形象。我國人民警察法也規定,警用標誌、制式服裝、警械、證件為人民警察專用,其他個人和組織不得持有和使用。
“如果AI生成的內容涉及偽造軍隊公文、證件,或是有人冒充軍人、警察招搖撞騙,可能構成詐騙罪、招搖撞騙罪、冒充軍人招搖撞騙罪,面臨刑事處罰。”法官提醒,“生成相關照片後應主動標注‘圖片系AI合成’,避免公眾誤解;尤其不能虛構作戰、執法場景,觸碰法律紅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