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9月8日電/網評:九三閱兵對香港教育的啟示
作者:李曉迎(香港未來教育協會總幹事) 來源:大公報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慶祝大會及閱兵儀式已圓滿落幕,當天香港很多學校都組織了學生觀看有關直播。隨後社交媒體上廣傳香港師生觀看後的感受,很多內地朋友紛紛轉發視頻,為香港學生表達出的身為中國人的自豪感和學校的愛國舉動而點贊。
教育局在8月28日向全港中小學發通告,鼓勵學校在9月3日舉行升國旗儀式和奏唱國歌,並收看閱兵,以培養學生的國民身份認同及民族自豪感。在校本管理的制度下,每所學校均會根據校務管理的各自情境與處境來自由安排是否觀看以及是否跟隨通告建議,可以說做法值得表揚。
就教育本身來說,教無定法,實時同步的觀看閱兵確實是一件美事,如果不能實時參與雖有遺憾,但也可以充分利用相關視頻作為教學材料,達到與實時觀看同樣的教育目的。因此我們不能將焦點僅僅放在觀看直播的熱鬧與激動上。閱兵式的真正意義在於,我們必須深入思考其背後所傳遞的訊息,尤其是在“一國”之下的香港又應該做些什麼?這才是觀看閱兵的意義,也恰恰是今天特區政府在依法施政上所要關注以及需要進步的地方。
首先,一些西方媒體曾重點關注九三閱兵中的地緣政治張力,以及武器裝備的展示。這一點確實需要較深的知識儲備,尤其是需要一定的國際關係與外交知識才能看得明白,對於教育界來說關注起來有難度,也比較難落實到學科內,可能公民與社會發展科會涉獵一些之外,其他科目則較難講明白,因此對於一些學生而言,著眼裝備本身,只能激起短暫的情緒,難以帶來深刻的教育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