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分享環節完畢後,學生手持心意卡上台,表達對先烈老戰士們的敬意。(圖片來源:大公報) |
中評社北京9月4日電/據大公報報導,昨日(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日,本港多處開展紀念活動,旨在加強市民對抗戰歷史的認識及培養國民身份認同。在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裡,原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老游擊戰士聯誼會副會長林鳴,昨日下午與本地7間中學約40位學生展開了一場交流對話。學生們在進一步瞭解東江縱隊英勇抗戰的事跡後紛紛表示,“和平來之不易”,“為了不讓歷史悲劇重演,世界各國應通力合作”。學生們還把自己的心得體會寫上卡片,貼在“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紀念板上。
應多關心國家和香港歷史
林鳴在活動中向學生介紹,其父親16歲時參加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與其叔父一起建立由烏蛟騰石水澗電台至西貢赤徑大隊部之間的海上交通線的歷史。林鳴表示,當年父親與其叔父以漁民身份作掩飾,為游擊隊透過海路發送電報,傳遞訊息。之後父親更到沙頭角參與游擊隊工作。聽完介紹後,學生在問答環節中踴躍舉手提問,希望瞭解更多本港抗日戰士們奮勇抗敵的細節。
是次活動結束後,德貞女子中學學生雷佩諺形容,“心情較為沉重,為香港市民3年零8個月的艱辛抗戰史感到痛心。”她指,當時抗日戰士們面對著極高的生命風險,依然舍生忘死、永不言棄,這種精神值得學習,又提到會更加珍惜現在和平的生活,未來想要參加更多倡導和平、反對戰爭的活動。
九龍真光中學陳紫晴表示,分享環節令她印象最深刻的是,林鳴的父輩為了香港的抗日事業,不惜冒著生命危險潛水送信,“這不是容易做到的事情,我很佩服,亦讓我明白和平來之不易。”她希望本港的中學生更多關心國家和香港的歷史,親身跟隨抗日先輩們的足跡,參觀抗日舊址。另外,陳紫晴分享了昨日上午觀看閱兵的感受,“國家雖然擁有強大的軍力,卻沒有像一些國家那樣,以軍力欺壓和干預他國事務。我對習主席在閱兵儀式上的講話深有感觸,為了不讓歷史悲劇重演,世界各國應通力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