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8日,在湖北省潛江市後湖管理區張家窑辦事處的一處池塘裡,養殖戶在捕撈小龍蝦。(圖片來源:新華社) |
中評社北京9月1日電/據新華社報導,湖北潛江市的池塘裡,農民們收起一籠籠活蹦亂跳的小龍蝦;天門市的服裝電商城車間內,裁縫們正在流水線旁忙碌;鬆滋市的吉他工廠中,工人們嫻熟地製作不同類型的吉他……
近日,記者隨“活力中國調研行”主題採訪團走進湖北多地,觀察當地如何發展特色產業,拓展就業增收渠道,不斷提高居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在潛江市後湖管理區張家窑辦事處的一處池塘裡,養殖戶李福建劃著小船收起一籠籠小龍蝦。不久前,他還向自己的33畝蝦塘投放了今年第四茬小龍蝦苗,預計在冬天上市。
潛江小龍蝦綜合產值超過870億元,從業人員超過20萬人。但以前受制於季節原因,當地曾長期“春賣蝦苗夏賣蝦,寒冬臘月空塘趴”,全市上千家小龍蝦餐飲店也一度在冬天歇業或改行賣烤全羊、火鍋。
2023年底,當地組建科研團隊,通過調控水溫、種植耐寒水草、研發微生物發酵飼料等,開發“四季有蝦”技術。2024年,當地冬蝦產量達2.4萬噸。
“去年有了冬蝦供應,我們餐廳的效益提升了10%。”潛江蝦皇旗艦店店長董興華說。
對隨縣萬福店鎮三口堰村村民吳忠來說,朵朵香菇給他帶來了在家門口就業的新機會。去年,得知鎮裡免費提供香菇種植培訓後,吳忠就動了心。“比起在外打工,這活兒離家近,還能照顧老人。”
抱著試試的心態,吳忠參與培訓,通過專項考核,買了1萬棒菌種。精心照料數月,他采收了4茬香菇,賺了6萬多元,收入比之前打工還高。看著個大肉厚的香菇,吳忠樂開了懷,今年又買了3萬棒菌種,準備大幹一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