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德國漢堡港口與物流股份公司旗下漢堡港CTT集裝箱碼頭景象。(圖片來源:新華社) |
中評社北京8月25日電/據《經濟日報》報導,當地時間8月21日,美國與歐盟發表聯合聲明稱,雙方已就貿易協定框架達成一致,美國在聲明中重申了對歐盟大部分商品徵收15%的關稅上限,涵蓋汽車、藥品、半導體芯片和木材等。美歐向著正式確立貿易協定又邁出一步,此前一段時間美國對歐盟實施的高關稅對歐洲出口商們已經造成了不小的打擊。歐盟統計局近期發布數據顯示,今年6月歐元區出口整體下滑,對美出口更是同比驟降超10%。專家提醒,高關稅叠加匯率波動和全球需求疲軟,可能在接下來幾個季度持續拖累歐洲出口,令歐洲經濟蒙上陰影。
歐盟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6月歐元區出口環比下降2.4%,而進口環比增長超過3%。這一增一減,使得經季節性調整後的貿易順差從5月的156億歐元大幅下降至28億歐元。其中,對美國市場的出口同比下降超過10%,直接反映出美國加征關稅舉措的劇烈衝擊。
事實上,這一下滑在經濟學家看來並不意外。今年上半年,不少企業在關稅正式生效前搶出口,把貨物提前運往美國。新稅率一經執行,出口量隨即下跌。荷蘭國際集團宏觀研究主管布熱斯基指出,關稅叠加歐元走強和全球貿易不確定性,正讓歐洲出口商面臨多重壓力。
自年初以來,美方逐步提高針對歐洲商品的稅率:6月,歐元區多數商品面臨10%的“對等關稅”,汽車生產商面臨25%的關稅,鋼鐵和鋁產品關稅稅率則高達50%;8月,大多數歐盟輸美商品統一適用15%的基準關稅。這些數字遠高於此前美歐之間平均不足5%的關稅水平,令歐洲出口企業措手不及。
7月底,美歐雙方宣布就關稅議題達成框架性安排。然而,美歐技術團隊就協議細節的磋商,進展遠沒有想象中順利。歐盟發言人吉爾近日表示,無法預測美國何時會發布汽車關稅行政命令,“最後一英里總是最艱難的。”
據瞭解,美歐雙方仍在敲定一份零關稅清單,而烈酒和葡萄酒的關稅談判預計要拖至秋季。同時,美國政府要求歐盟加快進度開放食品和工業品市場。歐盟則強調,27個成員國的審批流程複雜,難以設定精確時間表。
在這場關稅風暴中,多個歐洲支柱產業正首當其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