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25日電/網評:重視建立長效制度機制
來源:大公報 作者:凌友詩(港區全國人大代表)
行政長官李家超將於9月17日發表任內第四份施政報告。筆者期望新一份施政報告除了提出一個又一個好舉措,還應重視長效制度機制的建立。建立一套長效的程序和機制,日後可以循著它來辦理同類的事情。而制度機制中,又以加強與內地和國際的互聯互通的機制最為重要,建議特區可加大增設駐內地及駐國外經貿辦公室的力度。同時,需要回顧政策的平衡與否,在失衡的領域補缺。
這兩年政府積極引進內地企業,但不少內企較難獲得香港的最新支持資訊,而許多企業感興趣的不只是特區政府能給予什麼優惠和鼓勵,而是香港對外經貿的網路。由此可見,香港“內聯外通”的橋梁應該架設更多,對內對外的宣傳力度都應該更大,宣傳的方式也應該更完善。
增設經貿辦做好“內聯外通”
目前,特區政府在北京設有辦事處,並在上海、廣州、成都、武漢設立經貿辦。特區政府要多推介香港,多和內地政府、企業、高校、研究機構接觸,互通有無。這樣引進企業和人才的計劃和目標才能落實。筆者認為,理想的安排是每個省及直轄市都該有一個,同時要增加給經貿辦的交流宣傳撥款,讓經貿辦推介香港的各行各業和設定目標引進企業與人才。
在國際上,香港現在駐外經貿辦有14個,這也遠遠不夠。國家一直期望香港為國家在國際上擔當重要角色。今年兩會期間,外交部領導到全國人大代表香港代表團聽會的時候說,國家除了國際調解院以外,未來還有很多外交事項和重要國際會議要放到香港這裡來。以這樣巨大的外事前景,光是靠特首和主要官員帶隊往外國跑,未必足夠。最理想的安排是,駐外國經貿辦也考慮加多一倍,特別是需要在歐美、“一帶一路”和南方國家增設,去招商、去引資、去介紹國際調解院、去推廣香港旅遊和香港產品,並且鞏固特首和主要官員外訪的成果,安排未來高層的見面。這些駐內地各省和駐外國的經貿辦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它是特區政府“練兵”的好平台,收取“內聯外通”和培養管治人才的雙重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