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12日電/據人民網報導,從空中俯瞰“天府之檐”,這座亞洲最大的單體木結構建築,勾勒出“家”的輪廓。來自116個國家和地區的近4000名運動員齊聚蓉城,共同繪就“運動無限 氣象萬千”的世運畫卷。
這是繼成都大運會之後,我國西部地區再次舉辦大型國際綜合性賽事。自拉開帷幕以來,成都世運會將巧思融入賽場內外,給觀眾帶來驚喜。
開幕式走出體育場,來到碧波湖畔,依托湖泊公園搭建的9座臨時場館,讓觀賽與賞景相得益彰,自然風光、群眾生活與體育氛圍也融為一體。
開幕式主火炬點火手徐露一舉奪得女子尾波滑水自由式金牌,“在家鄉圓夢我很開心,但更讓我欣慰的是滑水運動被更多人看到。”中國體育舞蹈隊在代表團入場式熱情起舞,展現了中國青年的自信與活力。
有全力以赴的較量,也有溫暖人心的交流。在拔河賽場,觀眾齊唱生日歌,為48歲的荷蘭運動員瓦赫曼斯慶祝生日,他抱著成都世運會吉祥物“蜀寶”和“錦仔”感動不已;女子壁球首輪賽後,中國隊選手張雅琪與德國隊選手拜因哈德互贈徽章,比賽雖有勝負,但兩人臉上的笑容更令人欣喜。
非奧項目的多樣化展示,讓更多觀眾近距離感受小眾運動的獨特魅力。在軟式曲棍球、沙灘手球等賽場,不少家長帶著孩子前來觀賽,極具觀賞性的攻防與射門,激發了青少年的興趣。
“希望運動員在比賽之餘融入成都人的生活,也希望市民在觀賽之餘,能與運動員互動交流,瞭解新運動。”國際世界運動會協會主席何塞·佩魯雷納的期待,正逐步成為現實。
在成都,130個“世運空間”遍布街巷,市民遊客積極參與各類活動,深入瞭解世運知識、感受世運魅力。世運項目走進全市600多個社區,已有120所學校推廣棍網球、壁球、飛盤等運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