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度總統莫迪。(圖片來源:中國網) |
中評社北京8月12日電/據中國網報導,印度媒體近日報導,印度總理莫迪將於8月31日至9月1日訪問中國並出席上海合作組織天津峰會。今年以來,多位印度高官接連訪華,加之此次莫迪即將來訪的消息,似乎預示著印度對華政策的務實一面正在上升。在全球格局變化的背景下,中印正努力為雙邊關係尋找新的平衡點,應對共同挑戰。
若此訪成行,將是莫迪自2018年武漢非正式峰會以來的首次訪華。預計莫迪將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雙邊會晤,討論邊境、貿易以及全球問題等。有分析將此次訪問當作中印關係實質性改善的象徵。
中印關係出現改善,深層原因在於全球格局的巨大變化以及兩國對彼此有了更清晰的認識。當前世界格局動蕩不安:中美貿易問題懸而未決、印美貿易問題劍拔弩張、烏克蘭危機持續、“印太”地區緊張局勢未解。兩國都需要改善周邊環境,以增強自身的韌性。中印關係惡化不符合雙方利益,中印“互為發展機遇、互不構成威脅”“是合作夥伴而非競爭對手”等重要共識應當繼續堅持。
印度對華外交思路也發生了變化。從印度的角度來看,改善中印關係主要有兩方面的考量:
一方面,是為減輕來自中國的壓力。加勒萬河穀事件以後,印度感受到了中國的軍事決心和能力,在邊境協議達成的基礎上,中印重啟朝聖路線並開展貿易談判,為雙邊關係持續回暖開了個好頭。另一方面,當前印美關係存在不確定風險,美國政策複雜多變,聯合美國牽制中國不再是印度的最佳選擇。特朗普政府對印度加征關稅一事,暴露了兩國關係的脆弱性和複雜性。這讓印度意識到,需要在中、美、印三角關係中尋求平衡,與中國加強在金磚組織和上海合作組織框架下合作的必要性。
儘管中印關係出現回暖,但挑戰依然存在。印度依然視中國為“假想敵”,“聯美抗中”的衝動並未消除。印度繼續參加“四方安全對話”,並聯合日本、越南、菲律賓等國,以平衡中國的影響力。莫迪訪華雖然意義重大,但僅限於上海合作組織場合,在戰略上仍有明顯保留。貿易不平衡以及邊境敏感問題依然是中印關係中的隱患,任何意外事件都可能使兩國關係取得的進展發生逆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