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7月30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白宮拍攝的美國總統特朗普。(圖片來源:新華社) |
中評社北京8月11日電/據國際在線報導,當地時間8月10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社交媒體宣布,將於11日在白宮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公布首都治安與“美化”計劃。此前他已發表聲明,表示這場發布會將重點關注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的治安問題,說“ 這個城市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危險的城市之一”,並宣稱這一發布會將“基本停止華盛頓的暴力犯罪”,表態迅速引發輿論關注。
表面看,這是一次圍繞首都治安的行政宣示,但實質卻是犯罪數據、公眾感知與聯邦和地方權力博弈的多重交織。
北美觀察丨真實數據與政治攻防 特朗普再批華盛頓治安背後有何考量?
首都治安的冷熱現實
從全國視角看,華盛頓特區的暴力與財產犯罪率長期位居全美前列。
2023年,華盛頓特區的暴力犯罪率約為每10萬人1151起,是全國平均值的三倍以上;財產犯罪率約為每10萬人4307起,也高出全國均值一倍多。同年,全市凶殺案達到274起,創二十多年來最高紀錄。
進入2024年後,治安數據出現回落——凶殺案降至187起,同比減少約32%,整體案件總數下降約15%,其中暴力犯罪和財產犯罪均有所減少。截至目前,2025年的相關數據也都有所降低。然而,即便如此,華盛頓特區的犯罪水平依然顯著高於大多數州和主要城市。
這種“趨勢向好但基數仍高”的現實,為不同政治立場的群體提供了各自解讀空間。支持者強調下降趨勢,認為治安正在改善;批評者則抓住高位基數和個案進行抨擊,延續“危機”敘事,主張更強硬的執法與制度介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