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衰落的焦慮——美遏華政策的國內因素
http://www.crntt.hk   2025-08-11 17:23:28
  中評社北京8月11日電/據大公網報導,歷史經驗表明,不少國家的外交政策都受到國內因素的影響,甚至可以視為國內政治的延伸。不論那個國家的統治者以任何方式產生,他們的外交政策都會優先照顧其國內的主要支持者、屈服於國內的一些強大勢力或者嚴肅考慮國內的民意和輿論。以此之故,一些國家會因為國內因素而採取不理性、錯誤,甚至災難性的外交政策。今天,美國縱容和支持以色列在加沙製造人道災難與美國的猶太勢力強橫有莫大關係,而美國此舉卻使得美國在國際社會備受譴責和孤立,並令其“軟實力”蕩然無存。美國對華的不理智、損害其根本利益的遏制政策其實也與其國內政治有莫大關係。

  近年來,美國學術界對“中國為何失去美國”進行了一些討論,相關比較重要的著作是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教授、曾任負責中國事務的副助理國務卿的謝淑麗(Susan L. Shirk)的《過度擴張:中國如何破壞和平崛起》(2022)(Overreach:How China Derailed Its Peaceful Rise)和喬治華盛頓大學教授沈大偉(David Shambaugh)的《打破接觸:中國如何贏得與失去美國》(2025)(Breaking the Engagement:How China Won and Lost America)。他們的基本看法是由於中國在過去十多年來的所作所為觸犯了美國的利益和價值觀,導致美國朝野對中國失望、懊惱和憤怒,從而在美國國內產生了一股巨大的主張與中國減少或者終止接觸、對話和交往的“反接觸聯盟”(Disengagement Coalition)、並以遏制和孤立中國作為美國對華政策的主軸。時至今天,那些過去曾經長期左右美國對華政策的“接觸聯盟”(Engagement Coalition)已經潰不成軍,並成為了一股被邊緣化了的微弱政治力量。本質上,這種論斷是用外部因素來解釋中美關係的惡化。因此,中國成了中美關係惡化的罪魁禍首,而衹有在中國改弦易轍、重歸正道後中美關係才有改善的可能。

  沈大偉認為,導致中美關係跌宕起伏的主要原因是:美國不斷希望塑造和改變中國,促使其走向現代化和自由化方向。如果中國依照美國的意向行事,則中美關係便會良好,不然的話,美國會感到失望和挫敗,而兩國之間便會出現矛盾和衝突。沈大偉批評中國在過去十多年銳意挑戰美國全球霸權等表現,造成美國朝野對中國的態度頗為負面。美國各界包括政客、學者、知識分子、政策研究者、非政府組織成員、人權分子、環保人士、新聞從業員、法律界人士、傳教士、國家安全專家等都對中國懷有不同程度的敵意。

  謝淑麗的看法亦大致相同。她認為中國不自量力地在經濟上、科技上和軍事上不斷擴張,蓄意挑戰美國在全球的地位和利益,致使中美兩國陷入新冷戰的漩渦之中。她甚至認為中國的“威權”政治體制導致中國的和平崛起過程“脫軌”,讓中國成為了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威脅”,也讓中國“失去了美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