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11日電/據人民網報導,7月,國務院印發關於做好自由貿易試驗區全面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推進高水平制度型開放試點措施復制推廣工作的通知,復制推廣上海自貿試驗區77條試點措施,更大範圍釋放制度創新紅利。
上海自貿試驗區試制度、探新路,持續探索“從0到1”的制度突破,為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提供了“自貿經驗”。
創新監管模式,建設航運樞紐
上海南港碼頭,一艘滾裝船穩穩停靠在岸邊,一批即將出口的電動汽車採用“徑予放行”模式有序駛入船艙。
“在此模式下,企業不用報關,通過填制徑予放行自主聲明,貨物即可直接進出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大大提升了通關效率。”上海海關所屬洋山海關相關負責人介紹。
監管創新推動產地和市場“兩頭在外”的汽車保稅中轉業務快速發展。錨定全球航運樞紐建設,上海自貿試驗區優化國際中轉集拼運作模式,對境外啟運、洋山中轉、運往第三國的貨物免於檢驗,整體作業時間減少50%,帶動洋山港國際中轉集拼貨物比例從12.6%提升到18.6%,在全球集裝箱港口績效排名躍升首位。
上海海通國際汽車碼頭有限公司臨港碼頭運營部計劃調度科經理龔亮介紹:“今年上半年,約5.2萬輛保稅中轉汽車採用拼船出海,降低了物流成本。”
“上海港國際中轉集拼作業效率在全球港口行業保持領先,其中跨港區流程縮短至5天內。”上港物流拼箱服務(上海)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朱榮說,“憑借模式創新、物流優化和成本控制,吸引了眾多國內外航運企業參與,未來將繼續推進國際中轉集拼業務數字化轉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