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區人大代表到昌吉州昌吉市六工鎮十三戶村,視察瞭解當地推進鄉村振興情況。(圖片來源:大公網) |
中評社北京8月11日電/據大公網報導,2025年8月10日,港區全國人大代表視察組深入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簡稱“昌吉州”),先後走訪昌吉市六工鎮十三戶村、昌吉溢達紡織有限公司,通過實地調研鄉村振興成果、企業轉型升級,全面考察新疆在高質量發展與民生保障領域的創新探索。視察組隨後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大機關辦公區,參觀新疆人大歷史展館,瞭解新疆人大的發展歷程。
多位代表接受《大公報》訪問時表示,新疆鄉村振興精準啟動本地資源,艾草種植、農旅融合等實踐將政策紅利轉化為民生福祉,印證了“政策落地、資源盤活、民生改善”的發展邏輯。
昌吉,取“昌盛吉祥”之意,地名稱呼始於元代,由蒙古語“仰吉巴里”轉化而來,意味“游牧與種植的田園之城”。上午,視察組抵達昌吉市六工鎮十三戶村。這座曾獲“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中國美麗休閑鄉村”等稱號的村莊,以“黨建領航、產業賦能、文明潤心”的實踐令代表們印象深刻。
特色產業啟動增收引擎。依托“五個一”產業體系──“一個玉米棒子、一片花海、一條魚、一棵草(艾草)、一座博物館”,十三戶村實現三產深度融合。今年油菜花節期間,就吸引了3萬名遊客前來觀光,帶動戶均增收8000元;艾草體驗館、葫蘆工藝園等延伸產業鏈,2024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62萬元。
培育特色產業 村民收入增加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李慧瓊表示,此行深切感受到鄉村振興政策落地見效,為村民創造了顯著經濟價值、提升了幸福感,並提供了廣闊發展機遇與美好生活保障。她稱讚村莊環境優美、出行便利、居住寬敞。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許多村民將自家部分房屋改造為民宿,這一舉措既盤活了閑置資源,又吸引了城市居民前來體驗原汁原味的鄉村生活,有效促進了城鄉交流與融合。
李慧瓊肯定該村立足本地特色、打造“艾草”等農產品品牌的發展模式,有效轉化了鄉村振興紅利,切實提升了村民生活水平。李慧瓊表示,會在全國人大常委會的相關會議中,積極呼籲並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進一步深化實施,讓更多鄉村和百姓從中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