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中文大學副教授、中國研究中心副主任黎晨(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
中評社香港8月8日電(記者 段曉魯)海南自貿港全島封關定於今年12月18日正式啟動,引發國內外關注。香港中文大學副教授、中國研究中心副主任黎晨接受中評社採訪,他表示,香港和海南自貿港協同發展潛力巨大,香港在金融、法律和貿易等多方面的具有獨特的制度優勢和國際化人才積累,海南自貿港建設可以為香港的專業服務提供新的市場機遇和發展空間,香港可以為海南自貿港建設提供走向國際的跳板和助力。
黎晨表示,海南自貿港封關運作後,短期來看可能分流部分前往香港購物的內地遊客和購買力。但長期來看,香港和海南自貿港協同發展潛力巨大,瓊港未來可加強合作,差異化競爭,實現優勢叠加,共同推動中國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
黎晨表示,香港作為成熟的國際貿易、航運及金融中心,其核心優勢為海南自貿港建設提供了重要參考,包括高度開放的國際化營商環境、與國際接軌的法律及爭議解決機制、自由便利的資本流動體系、高效精簡的監管模式,以及高度發達的專業服務業(如金融、法律、會計等)人才基礎。
黎晨稱,瓊港兩地在今年3月份簽署的《瓊港合作備忘錄》涵蓋了經貿投資、金融、數據流動、旅遊和人才交流五大領域的深度合作。瓊港下一步合作的核心在於機制對接與產業互補。例如,雙方可以合作發展跨境綠色金融、離岸貿易結算,借助香港資本渠道提升海南跨境資管能力,同步探索跨境數據流動與職業資格互認機制,降低各類要素流通壁壘。在產業聯動方面,依托“香港研發+海南轉化”模式,在生物醫藥等領域推動技術產業化。瓊港加強合作將形成“雙循環”的重要支點,共同服務國家高水平開放戰略。
黎晨指出,海南封關彰顯了我國從要素流動型開放向制度型開放深化的理念。海南封關以“一線放開、二線管住、島內自由”為核心架構,是在區域層面對貿易、投資、資金流動等規則制度的系統性重構。這一系列舉措將打造與國際高標準對接的營商環境,探索可複製的開放經驗。從政策優惠到制度創新,海南封關延續了改革開放摸著石頭過河的智慧,更體現了新時代擴大高水平開放的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