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中評鏡頭:三湘風味 舌尖上的湖湘密碼
http://www.crntt.hk   2025-08-06 00:54:56
衡陽特色的農家菜,雞蛋、魚丸、肉丸三合一(中評社 陳思遠攝)
 
  芷江這座湘西小城,因抗戰勝利受降舊址而聞名,其飲食也透著山野的質朴與豪放。侗族人家的蕨粑,用山間野生蕨根磨粉制成,深褐色的塊狀透著草木清香,與臘肉同炒時,蕨粑的柔韌中和了臘肉的油膩,臘肉的咸香又賦予蕨粑豐富的層次。米豆腐則是夏日裡的清爽擔當。用大米磨漿煮熟後冷卻成塊,切成小方丁,加入酸水、辣椒、蒜末、葱花等調料,酸辣爽口。而“芷江血鴨”堪稱湘西飲食的豪放代表。血鴨選用當地散養的土鴨,宰殺時將鴨血與料酒混合備用,鴨肉切塊後用油爆炒,加入辣椒、生姜、大蒜等調料,最後倒入鴨血翻炒至凝固,鴨血的滑嫩與鴨肉的鮮香完美融合,辣中帶鮮。

  鳳凰的合渣則與一般湘菜不同,口味清淡但鮮香四溢,是由肉末、青菜葉和黃豆製作而成。豆漿的柔滑與豆渣的顆粒感交織,形成獨特口感,軟糯中帶一絲粗糲,能讓人感受到食材本真質地。青菜葉為其注入清新氣息,在濃鬱豆香中添一抹自然清甜。這種清淡滋味,可在大魚大肉後消解油膩,帶來舒緩的味覺體驗。

  飲食文化的形成,始終與一方水土的自然禀賦、民族交融的人文基因及生產力發展水平深度綁定。辣是湖南人的性格底色,契合了湘人血脈中敢闖敢拼的剛烈性情,正如辣椒在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蓬勃生長;臘是時光的味道,承載著先輩們應對自然的生存智慧;鮮是山水的饋贈,訴說著湖南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故事。這些菜品,不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湖湘文化鮮活的注腳。

  “抗戰勝地 三湘新貌”2025海峽兩岸媒體聯合採訪由大陸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新聞局、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台港澳工作部共同舉辦,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日報社、中新社、中國台灣網、湖南衛視,及台灣中評社、中國時報、聯合報、TVBS、東森電視台及香港中評社等31家兩岸及香港媒體記者參加報導。

  40餘名記者和特邀台灣青年自媒體人在長沙、衡陽、懷化等地開展為期一周的聯合採訪,走訪抗戰史跡體悟抗戰精神,採訪高新企業調研新質生產力發展成果,探訪古城苗寨感受多彩民族風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