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蘭空軍裝備的F-35A戰鬥機。 |
中評社北京8月4日電/近期,荷蘭在北約及歐盟框架下持續強化軍事部署、加快裝備升級,通過向歐洲東翼部署戰鬥機、深化波羅的海軍事存在、加速新軍種組建等舉措,提升在地區安全事務中的介入力度。分析人士指出,在“歐洲再武裝”倡議驅動下,荷蘭正逐步成為重塑地區安全格局的重要參與者。
構建多域軍事存在
荷蘭國防部長布雷克爾曼斯近期訪問波蘭期間,兩國簽署多項防務合作協議,內容包括向波蘭派駐F-35A戰鬥機,並深化陸戰場和防空領域的情報共享機制。根據協議,首批4架F-35A戰鬥機將於今年9月至12月進駐波蘭,在承擔培訓波蘭空軍任務的同時,重點強化歐洲東翼及北約全域應對無人機和巡航導彈威脅的能力。此舉使荷蘭成為繼挪威之後,第二個在波蘭空域執行警戒巡邏任務的北約國家。
報導稱,待駐防機制法律框架完善及適應性訓練完成後,荷蘭、挪威和波蘭計劃於2026年組建聯合飛行編隊,協同承擔戰鬥值班任務。值得注意的是,荷蘭此前已加入由瑞典、德國、挪威等國空軍組建的聯合戰鬥巡航編隊,實現在極地和波羅的海地區的階段性部署。此次推動F-35A戰鬥機進駐波蘭,將進一步拓展其在歐洲空域的行動範圍。
在強化東歐空中存在的同時,荷蘭以1歐元象徵性價格向羅馬尼亞轉讓18架退役F-16戰鬥機,用於支持“歐洲F-16訓練中心”建設。該中心由羅馬尼亞、英國和荷蘭聯合設立,旨在為東歐國家培養戰鬥機飛行員。外媒評價稱,荷蘭正通過輸出裝備和提供培訓資源,構建以自身為節點的區域防務合作網絡,提升在歐洲防務體系中的話語權。
海軍方面,荷蘭近期參與多項區域軍事行動:與歐洲多國艦艇在芬蘭灣至北海海域開展海上巡邏,並參與北約“波羅的海行動-2025”等聯合軍演。荷蘭海軍新聞處稱,位於布林瑟姆的北約海上作戰分中心全程負責上述行動的策劃和指揮。
陸軍部署同樣動作頻繁。荷蘭在恢復坦克營建制後,計劃於2027年將首批部隊編入德國主導的多國聯合旅級戰鬥隊,部署至波羅的海和挪威方向。此外,荷蘭國防部派員參與美國和澳大利亞主導的“護身軍刀2025”演習及非洲“雄獅”系列軍演,標誌著其軍事觸角從歐洲向印太和非洲延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