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7月29日電/澳門新華澳報29日發表富權文章:賴清德提前“跛腳”,“英系”會否趁勢“逼宮”?以下為文章內容。
首波“大罷免”全軍盡墨後,民進黨內一陣追責風。其中最猛烈的,是隸屬於“湧言會”的民進黨新北市議員李宇翔,打響了要求賴清德辭去黨主席的第一槍,他認為林右昌根本不該辭民進黨秘書長,反倒是賴清德應辭去黨主席,展現專心“治國”態度。但此言一出後,同屬“湧言會”的民進黨組織部主任張志豪宣布,為了不讓藍白見縫插針,“本人即刻退出湧言會運作”。
而曾任“退輔會”副主委的“新潮流系”干將李文忠則指出,未來三年“政府”及民進黨很難了:第一,朝野結下死冤,僵局難解;第二,賴清德在島內及黨內的威信重創;第三,賴清德已被在野陣營成功地定義。還有黨內人士形容,賴清德已經提前“跛腳”。
其實,“大罷免,大失敗”的效應,也已經在國際社會發酵。本來,對美國的“疑賴論”耿耿於懷的賴清德,是寄望於“大罷免,大成功”,而為其在對美關係中“加分”,消除美國的“疑賴論”,首先就在其八月初的“過境外交”中,給予至少不低於馬英九、蔡英文可以進入紐約市區的待遇。但“大罷免”失敗後,賴清德不但未能進入紐約市區,可能連“過境”美國也“凍過水”。實際上,這兩天就有美國格外專注“大罷免”失利後帶來的影響,可能會重新評估對賴清德“過境”美國時給予的待遇的傳說。“總統府”發言人郭雅慧昨日表示,一如過往,“總統”出訪行程若有定案,將適時對外說明。但考量近期南部風災災後復原、美國對台關稅對等議題及區域情勢等因素,賴清德目前“暫無海外訪問之安排”。
這就間接證實了有關傳聞。實際情況有可能是,美方看到賴清德提前“跛腳”,“疑賴論”更加重了幾分,因而拒絕向其提供與馬英九、蔡英文的同等待遇。賴清德感到這是“政治恥辱”,因而乾脆暫停執行八月初的外訪計劃。
“大罷免,大失敗”對台美關係的影響還不止於此,可能還將會牽連台美關稅談判。實際上,八月一日美國將對貿易夥伴實施“對等關稅”的“大限”即將到來,“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目前正率領談判團隊,在美國華府準備進行第四輪貿易談判。但在特朗普已經陸續宣布對日本、韓國、越南及菲律賓等亞洲鄰近國家與地區的最新關稅下,卻一直沒有進展消息公佈對台灣地區的最新稅率,更遑論是人們所盼望的優於日韓的稅率。
對此,在首波“大罷免”投票前夕,趙少康曾經猜測這是民進黨當局故意“蓋牌”,避免不如預期的新稅率對“大罷免”造成衝擊。而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昨日在臉書發文表示,不是趙少康所說的的民進黨當局故意“蓋牌”,可能是台灣有一些堅持,不讓步,讓關稅談判進展緩慢。這就反過來證實,民進黨當局確實是極為擔心美國對台灣地區的新稅率,將會對“大罷免”造成負面影響,當然也與台灣地區的經濟成長有關,因而在談判桌上“有所堅持”,而不顧“談判死期”將到。但謝金河又直言,從這個角度來看,台灣地區恐怕沒有太多堅持的空間,不管多會談判,不開放市場一定會迎來高關稅。如果美國對美台灣地區的新稅率,高於日本的百分之十五,及韓國的百分之二十五,賴清德將會遭受重大打擊,“跛腳鴨”態勢正式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