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7日,在海拔1200米的周寧縣浦源鎮紫雲村,遊客在草坪上休閑度夏(圖片來源:新華社) |
中評社北京7月27日電/據人民日報報導,福建省福州市晉安區澗田湖公園內,環湖步道蜿蜒,微風吹皺湖面。公園不遠處,澗田村村史館內的展陳即將布置完成。談起澗田村歷史,村黨支部書記王堅如數家珍,“澗田村原來叫‘炭田’,在福建現存最早地方志《三山志》裡就有記載,這裡是‘戊戌六君子’之一林旭的出生地和祖地……”
“沒有十九先生,我們都不知道澗田村有這麼悠久的歷史。”王堅說。
王堅口中的“十九先生”是今年38歲的晉安區地方文化研究會會長吳恒之。2013年,吳恒之辭去外省工作回到福州,從事鄉土文化研究,並於2016年開始,將晉安區作為調查研究的重點區域。
選擇晉安區作為研究區域,並非易事。吳恒之介紹,今晉安區成立前行政區劃調整較頻繁,檔案資料散佚嚴重。此外,晉安轄區面積比15個福州市鼓樓區還大,其中山區、平原等不同區域形成多元地域文化,從事田野調查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年輕學者要有挑戰的決心。”更重要的是,吳恒之希望打破外界對晉安區的“刻板印象”,“早些年,大家都覺得晉安區是‘文化荒漠’,缺乏歷史文化的載體。其實,晉安區保有從新石器時期到近代的重要史跡,具有很強的歷史連續性和完整性。”
2018年,吳恒之組建團隊,開始對晉安區進行地毯式普查。“我們常說自己是‘土人’而不是文人。”吳恒之說,團隊成員常常要握著柴刀,穿過雜草叢生的土路,尋訪鄉間古跡與史料,“古代志書和典籍也可能有誤,要得出結論,必須實地調查研究。”
在澗田村拆遷過程中,吳恒之和團隊來到這裡。“這時候,村民們的鄉愁是最濃的。”村裡老人們積極提供族譜、老照片、村志等歷史資料與線索。王堅說,現在村裡打造村史館,就是要讓所有新老澗田人瞭解村裡的歷史和文化,把澗田村的淳朴鄉風代代傳承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