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鏈博會上展出的泰國榴蓮及衍生產品。(圖片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中評社北京7月26日電/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導,一顆泰國榴蓮,從果園走上中國餐桌,離不開生長監測、數字品控、冷鏈運輸等各個環節的高效銜接;一款泰國品牌飲料,在中國市場暢銷多年,背後是設在中國多地的生產基地提供強大支撐;一座泰國工業園,吸引多家中國企業入駐開展本土化生產,降低產品“出海”成本……
近日,第三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在北京舉辦。今年是中泰建交50周年,泰國擔任本屆鏈博會主賓國。在展會現場,記者探訪泰國華商企業展台,感受中泰供應鏈合作的蓬勃活力。
展示供應鏈創新成果
在泰國陽光滋養的果園,數字系統仿佛“健康手環”,實時監測每棵榴蓮樹的生長環境、掛果數量和成熟度;在產地GMP認證工廠,人工揀選結合數字化品控手段,對果實進行高效、精準的分級篩選;在跨境冷鏈運輸中,依托防腐保鮮優先通道及物聯網技術控溫,鎖住榴蓮的新鮮度;掃碼溯源,區塊鏈技術讓榴蓮全鏈路透明化,增強消費者信心……
一顆泰國榴蓮走上中國餐桌,需要經歷哪些過程?人們可以在位於綠色農業鏈展區的正大集團展台找到答案。正大集團由愛國華僑謝易初、謝少飛兄弟於1921年在泰國曼谷創立,是改革開放後第一家進入中國大陸的外資企業。作為全球領先的農牧食品企業,正大集團3屆鏈博會實現全勤。
“40多年來,正大見證了中國消費者從‘吃飽’到‘吃好’,再到‘吃出健康’的巨大轉變。”正大集團農牧食品企業中國區資深副董事長薛增一介紹,今年,正大集團憑借全產業鏈優勢,升級食品安全標準,發起“無抗餐桌”計劃,推出“無抗”系列新品,這也是本屆鏈博會正大展台的一個亮點。“希望借助鏈博會,展示正大集團構建的供應鏈開放平台,吸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開展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