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從以天為幕到沉浸式演出 烏蘭牧騎煥新登場
http://www.crntt.hk   2025-07-25 14:32:46
  中評社北京7月25日電/據光明日報報導,在內蒙古群藝館藝術長廊,觀眾跟著講解員的介紹,通過老照片、老物件瞭解烏蘭牧騎的歷史。

  一些老照片上的內容讓大家不解:七八個烏蘭牧騎隊員邊唱邊舞,而他們面前衹有三四個觀眾。“觀眾怎麼這麼少?這樣演是不是太浪費?”有人竊竊私語。

  講解員看出大家的疑惑,開口說道:“讓我們一起回到60年前,那里會有答案。”

  話音未落,掛著老照片的牆上一扇大門打開,觀眾隨即進入另一個世界:木條板櫈、鐵皮喇叭、竹殼暖瓶、勒勒車……烏蘭牧騎隊員們,輾轉於廣袤戈壁、大漠和草原,以天為幕布、以地為舞台,為廣大農牧民送去演出和服務。

  這是內蒙古自治區直屬烏蘭牧騎與錫林郭勒盟烏蘭牧騎聯合打造的沉浸式戲劇《烏蘭牧騎》演出現場。自6月20日首演以來,該劇每天在內蒙古群藝館駐場免費上演。沒有固定舞台,沒有固定觀眾席,演員們在巨大的演出空間中再現當年烏蘭牧騎演出的場景,觀眾則跟著演員們的腳步走進歷史現場。

  1957年6月,第一支烏蘭牧騎在內蒙古蘇尼特右旗誕生。截至目前,內蒙古共有75支烏蘭牧騎。“不漏掉一個蒙古包,不落下一個農牧民”,一直是烏蘭牧騎的演出宗旨。按說,烏蘭牧騎的舞台應該在草原上、在蒙古包前,如今為何在城市的文化場館里搞起駐場演出?

  1957年,內蒙古人口城鎮化率僅為 18.70%,而2024年末內蒙古人口城鎮化率已達70.73%,大量農牧民進入城市成為市民,即便是牧民,也基本結束游牧狀態,轉入定居生活。

  “人民群眾的生活環境、生活方式發生巨大變化,我們必須創新服務方式、拓展服務內容。”內蒙古自治區直屬烏蘭牧騎團長邢力莉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