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21日電/據大公報報導,今年是澳洲會計師公會扎根香港70周年,大中華區分會前會長任德煇(Ronald)一家堪稱會計世家。任德煇繼承父業,從事審計工作;女婿梁祐庭活躍於投資銀行界,專注企業融資與首次公開募股(IPO);女兒任嘉恩則在銀行從事風控及轉型項目。一家同為會計師,卻在不同領域發展。
他們跨越半個多世紀的職業生涯,不僅見證了香港財會行業的變遷,更親歷了香港回歸前後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發展歷程。他們的個人軌跡,正是香港經濟角色轉型的生動寫照。
1977年,任德煇遵從父命從澳洲學成返港,加入父親的會計行,並於1987年成為合夥人。當時的香港,正值製造業北移的浪潮初起。“那時的財務報表並不複雜,數字準確就足夠了。”他回憶說,當時客戶多為在珠三角設廠的港商,處理“來料加工”稅務是家常便飯,“當時稅局對來料加工企業實行半稅制,一半算香港、一半算內地。”
文化差異成難忘插曲
香港回歸成為重要轉折點。任德煇親歷了香港回歸的歷史時刻、制度轉型與國際會計準則接軌的關鍵時期,既堅守專業精神,也推動行業現代化。1997年後,香港資本市場發生巨變,“最大的不同是資金流向逆轉了。”他表示,中資企業來港上市成為主流。從紅籌股、H股到後來的中概股,他帶領團隊將國際會計準則引入內地,協助內地企業滿足香港乃至全球的上市要求。
“這是個互相學習的過程,我們瞭解內地稅法,他們學習國際準則。”他笑稱,早年陪同內地商家進行審計時,“山東公司來港上市,頓頓飯都要喝白酒”,文化差異成了難忘的插曲。
千禧後助內企“走出去”
進入21世紀,接力棒傳到了女婿梁祐庭(Kelvin)手中。現任公會大中華區分會副會長的梁祐庭在資本市場領域擁有逾20年經驗,專注於中資金融企業的融資與IPO,活躍於AH股市場,協助更多內地企業在港融資“走出去”,親歷了香港國際金融中心角色的轉變,其職業生涯幾乎與中資企業“出海”大潮同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