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國總統特朗普向日本“加壓”,稱大概率將從8月1日起對日本加征25%的“對等關稅”。日本經濟再生擔當大臣赤澤亮正準備再度赴美開啟兩國第八輪貿易談判。他強調,選舉結果不會對談判構成實質性影響。然而,參議院選舉後執政黨地位進一步削弱,日本政府的“議價能力”遭到質疑。
日本雙日綜合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吉崎達彥指出,日本政府正面臨“進退兩難”的困境:希望美方在汽車等領域給予關稅例外待遇,但實現的可能性極低;若接受美方條件,執政黨將在日本國內遭到嚴厲批評。美國《華爾街日報》指出,由於選後日本執政黨地位被削弱,一旦在農業、汽車等敏感領域向美國讓步,恐將難以在國會獲得足夠支持。
執政前景堪憂
由於參議院選舉不直接決定政權歸屬,加之在野黨在憲法、安保等關鍵問題上分歧明顯,難以組成聯合政府,因此在石破茂本人不主動辭職的情況下,其首相之位可暫時維持。
不過,由於執政聯盟在眾參兩院同時成為少數,其政策推行將更加依賴在野黨。日媒指出,今年秋季召集的臨時國會對石破茂政權而言將是嚴峻考驗。屆時,政府將提交包括應對物價上漲和美方關稅措施在內的2025年度補充預算案,若無法獲得足夠支持,預算案恐將擱置,施政將面臨實質性掣肘。
此外,自民黨內要求石破茂下台的呼聲可能高漲。有日媒披露,已有人開始就更換首相、重新舉行總裁選舉的時機展開討論。在日本歷史上,前首相橋本龍太郎和安倍晉三都曾因自民黨在參議院選舉中失利而辭職。目前,石破茂雖聲稱暫時留任,但面對內外困境,其政治前路亦難言平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