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11日電/網評:“蘇超”不只是一場足球賽事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何淼
近期,江蘇省首屆城市足球聯賽(“蘇超”)開展得如火如荼。據報導,7月5日,“蘇超”焦點戰南京隊主場迎戰蘇州隊,觀賽人數達到60396人,刷新了聯賽單場上座紀錄。從綠茵場上別具一格的口號標語,到場外“文旅體商”的互動融合,“蘇超”不僅打造了光芒四射的體育競技舞台,其影響力更廣泛輻射至經濟、文化、民生等領域,成為文化賦能經濟社會發展的生動範例。
“文化很發達的地方,經濟照樣走在前面。”顯而易見,“蘇超”與江蘇地域文化的深度融合,既展現了文化繁榮與經濟進步的協同發展,又彰顯了人民群眾對物質富足與精神充盈的雙重追求。從內在邏輯來看,正是“文化—人—經濟”三者的相互促進與轉化,實現了“以文化人、以人化經、以經育文”的辯證循環,這與人文經濟學重構發展價值的核心理念——注重“人”的主體性回歸不謀而合。深入挖掘“蘇超”所蘊含的人文經濟學特徵,有助於探尋以文化賦能經濟社會發展的有效路徑。
“蘇超”不只是一場足球賽事,更是一種文化現象。江蘇地域文化特色鮮明,既有吳越文化的細膩柔美,也有中原文化的雄渾壯闊,表面看似“散裝”,實則具有精神上的凝聚力。當“蘇超”以“賽事IP”的形式出圈,推動足球與城市文化的創新共振、文旅體商的共同發展時,它也就成為一個充分展示地方軟實力的“文化IP”。
“蘇超”通過“一城一隊”的設置,將足球與城市認同緊密相連,加上基於地理脈絡、歷史傳承形成的良性競爭與互動關係,“蘇超”還增強了球員的使命感和球迷的歸屬感。“蘇超”的火爆得益於民間自發的“鬥梗、鬥歌、鬥詩”式網絡傳播,帶有城市印記的話題屢屢登上熱搜,其背後是山水相依、人文相親的血脈聯繫。正是這種開放自信與包容大度,讓每場比賽都“勝不驕、敗不餒”,使“蘇超”真正成為球迷狂歡的平台、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
“蘇超”的內核是“人的全面發展”,秉持“全民參與+城市榮譽”理念,以簡化流程、惠民票價、免費賽事直播等全民皆可參與的舉措,打破了職業體育的“精英壁壘”,鮮明體現了體育競技的人民性、文化性特徵。它不僅促進了文化繁榮,還推動了發展範式、治理理念從“物本邏輯”到“人本邏輯”的深刻變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