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建聯副主席、立法會議員陳學鋒(中評社 盧哲攝) |
中評社香港7月11日電(記者 盧哲)為響應香港特區政府“無處不旅遊”的發展方向,推動“海島香港 • 特色體驗”的全新旅遊概念,民建聯副主席、立法會議員陳學鋒及離島支部團隊10日宣佈提出十項“推動香港海島經濟”的倡議。陳學鋒在接受中評社記者訪問時表示,相關發展設想及建議都是與當地居民商討後得出,強調發展海島經濟是以本地居民福祉為本。
當天公佈的十項“推動香港海島經濟”的倡議涵蓋香港主要離島區域,並找到各自不同的發展特點,包括在梅窩、三鄉、大澳等地設立“抗戰遺蹟愛國教育走廊”,開發離島紅色旅遊路線;打造梅窩“國際沙灘音樂港灣”;活化大澳水鄉棚屋;打造南大嶼高端海濱度假村等。其中,倡議提到,大澳的棚屋深受旅客喜愛,但當地住宿及特色食肆選擇有限,限制了旅遊體驗。建議劃定“民宿試點區域”,放寬消防及屋宇標準,設立“一條龍”申請窗口,例如優先允許地下樓層的村屋經營民宿,鼓勵遊人過夜,帶動夜生活,增加消費。還建議開設“跳島遊”路線,讓遊客在一天內體驗多個不同島嶼,增加旅遊的靈活性,同時也建議增設水上的士服務,以便市民和旅客輕鬆往返。
陳學鋒在接受中評社記者訪問時表示,所提出的倡議是過去數月以來其與離島支部團隊到離島各區收集居民和商戶的意見,並與各鄉事會領袖進行溝通得出的。倡議盡量貼近、體現各區特色。“我們是從居民的角度考慮,尋找通過旅遊業發展經濟的辦法,但我們的發展肯定是以照顧本地居民為主、居民優先。”陳學鋒表示,參與當天記者會的都是當地鄉事委員會主席或地區支部代表,“他們是支持相關的方案的”。他強調,倡議是以居民優先,配合旅遊業發展做一些調整。目標是希望能和諧共融、共同發展,“這是我們希望發展旅遊業的最基本目的”。
陳學鋒表示,離島有很多大自然優越的條件,值得更多人來體驗。“好山好水應該如何吸引更多的遊客?就要完善好配套設施。”陳學鋒說,除了以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做好環境保護以外,交通配套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週末的大澳,遊客很多,交通不夠人流出島就很慢。所以我們建議在不同的地方建設碼頭,由水路把遊客載出來。這也是我們提出開設‘跳島遊’路線的考慮之一,‘跳島遊’可以從這個方向上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