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漢大學MNP公共研發中心與企業簽約。(圖片來源:人民日報) |
中評社北京7月10日電/據人民日報報導,7月9日的武漢高農生物園格外熱鬧,一場關乎農業未來的科技“相親會”在這裡上演。在武漢市農業農村局的見證下,武漢國家農業科創中心(以下簡稱“武漢農創中心”)與江漢大學成功“牽手”,雙方將共同推動DNA指紋技術這一農業“黑科技”的深度應用,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裝上“科技保險鎖”。
在農業農村部華中生物DNA指紋鑒定公共研發中心,一台台精密儀器正在為各類種子進行“身份認證”。“就像公安系統的指紋庫一樣,我們建立了完整的作物DNA指紋數據庫。”技術人員指著一組數據圖譜介紹,這裡研發的MNP(多核苷酸多態性)標記技術已實現從個位數到上千點位的突破,相當於給種子裝上了“高清攝像頭”,連最細微的基因差異都無所遁形。
與會嘉賓深入瞭解了該中心在生物DNA指紋鑒定領域的突破性成果,包括主導制定的1項國家標準和10多項行業標準,以及MNP標記技術的重大進展。
“MNP標記技術可以識別植物DNA中的細微差異,現在該技術的應用範圍已從種子維權擴展至動物檢疫、海關生物安全等多個領域。”江漢大學系統生物研究院院長彭海介紹說。
當天,武漢農創中心與江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建從實驗室到田間地頭的“高速通道”。更引人注目的是,江漢大學MNP研發中心現場與伯遠生物、愛基百客等企業“結對子”,讓尖端技術直接服務產業需求,加速科研成果轉化落地。
“我們要讓論文裡的數據變成田間的收成。”江漢大學副校張張紅星表示,該校在生物育種、食品科學、系統生物學等領域已積累多年,此次合作將加速DNA指紋技術的產業化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