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岸青年在“溯源尋根”-兩岸同胞黃帝陵大祭祖活動現場參加祭祖大典(中評社 葉佳怡攝) |
中評社西安7月10日電(實習記者 葉佳怡)7月9日上午,“相約長安·青春同行”—2025陝台文化交流周活動在西安繼續展開。330名兩岸青年一起參加了“溯源尋根”——兩岸同胞黃帝陵大祭祖活動,以莊嚴古禮共祭中華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用行動詮釋“血脈同源、文化同根”的民族共識,為新時代兩岸青年文化交流注入深厚精神力量。
軒轅黃帝開歷史之先河,創中華之文化,被奉為中華民族始祖,為了紀念和緬懷始祖精神,先民就有了隆重的祭祀活動。1911年,孫中山先生就任臨時大總統,專程派人赴黃帝陵祭祖。抗戰時期,國共兩黨幾度同祭黃帝陵,毛澤東主席親自撰寫祭文。直至現在,黃帝陵祭祀越來越受到海內外華夏兒女的關注,祭祀黃帝已成為傳承中華文明、凝聚華夏兒女、共謀祖國統一的一項重大活動。
9點50分,在具有“九五之尊”寓意的時刻,兩岸同胞黃帝陵大祭祖典禮正式開始。擊鼓九嗵,聲音雄渾激昂,鐘鳴九響,餘音悠長回蕩,象徵著九九歸一與九州和諧。全體參祭人員身著素服、集體肅立,現場莊嚴肅穆,兩岸同胞代表並肩列隊向黃帝像敬獻花籃、同誦百年祭文、互相拍照紀念,表達著中華兒女對軒轅黃帝的景仰與感恩。
“每年來大陸參訪都有不一樣的感受,大陸的發展越來越好,未來也會更加繁榮。”一位台灣青年在黃帝陵祭祀典禮後表示。此次西安之行,他不僅沉浸式參觀西安的歷史遺跡,更在溯源尋根中觸摸到中華文明的厚重血脈。他分享道,當兩岸青年在軒轅殿前齊誦祭文“生我者炎黃,育我者華夏。兩岸同胞,同根同源,骨肉情長。炎黃子孫,風月同天,心心相依。”時,他的內心深受感動與鼓舞。
慎終追遠、敬祖愛鄉是中華民族傳承千年的優良傳統,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文明和歷史是滋養兩岸成長進步的精神食糧。從共同的根脈出發,向著民族復興的光明未來攜手同行,這份源自軒轅故里的精神力量,必將化作兩岸同胞攜手並進的力量,讓中華文明的薪火在代代傳承中綻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也讓兩岸青年在文化交流中不斷增進瞭解、加深情誼,共同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青春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