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鄧希煒:世界向多極過渡 小經濟體更有機遇
http://www.crntt.hk   2025-07-07 01:03:19
香港大學經管學院副院長(對外事務)、亞洲環球研究所所長鄧希煒(中評社 盧哲攝)
  中評社香港7月7日電(記者 盧哲)第七屆“香港大學中國經濟季度論壇”系列活動近日舉行。香港大學經管學院副院長(對外事務)、亞洲環球研究所所長鄧希煒發表題為《地緣政治下的亞洲經濟新格局》的主旨演講。鄧希煒認為,未來十年的“全球化”,各國經濟交往將更加碎片化、數字化、區域化,世界向多極過渡。全新的“全球化”可能是沒有美國參與的。在此過程中,兩個大國可能會有一些摩擦和競爭,而小的經濟體會更有機會冒起。他強調,在企業出海潮裡,香港仍然大有機遇,同時香港可把幾個中心地位優勢協同起來,成為一個在地緣政治影響下可以得到更多紅利的開放性經濟體。

  在演講中,鄧希煒表示,現時美國政策不確定性指數(EPU)再度上升,擾動全球投資與預期。他指,政策不確定性不僅來自關稅本身,還包括其實施時機、豁免條件及對企業的補貼政策,令市場難以形成穩定預期。同時,全球資產配置的再平衡方面,大宗商品基金與黃金ETF資產規模上升;新興市場債券及股權基金出現淨流出;投資者更偏好美元資產與短久期工具。

  鄧希煒認為,未來十年的“全球化”,各國政府將更加關注ISEG(包容性安全經濟增長),例如會有更多鼓勵回流的產業政策。同時,經濟交往將更加碎片化、數字化、區域化。中美兩國的相互依賴將會減少,但不會完全脫鈎,兩國之間緊張關係還會持續多年。

  鄧希煒說,曾經認為各國必須在經濟、政治甚至意識形態方面在美國或中國之間選邊站,但他們開始對衝。“例如出現的金磚國家、RCEP、CPTPP,中國和中東等的情況。”世界向多極過渡。

  香港已經正式申請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並且正在積極爭取盡早加入。鄧希煒認為,香港至今未能加入背後有地緣政治的原因。但未來能夠加入的話,香港作為區內貿易港口,是非常重要的。

  鄧希煒強調,“我們不要把所有目光都放在美國。應該有一個樂觀的態度,一個全新的‘全球化’有可能是沒有美國參與的。美國不打壓全球化我們已經應該開心了,不要期望美國有一天會回到推動全球化的陣營裡。”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