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美籍華人魯照寧 多年來捐贈數千件抗戰文物
http://www.crntt.hk   2025-07-04 17:15:21
美籍華人魯照寧(左)向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捐贈文物史料。(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中評社北京7月4日電/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導,不久前,美籍華人魯照寧將其搜集的89件(套)反映日軍在南京等地暴行的抗戰文物史料,無償捐贈給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這是他20餘年捐贈生涯中的又一次捐贈。從2004年起,魯照寧已向全國各地抗戰紀念館捐贈近3000件(套)史料。

  “把日軍暴行清晰地暴露在世人面前”

  “我們離開這座城市時,最後看到的一幕是,300名中國人在江堤附近被有計劃地處決,此前這里的屍體已堆積到齊膝深……這是過去幾天南京慘狀的典型寫照。”這是美國《芝加哥每日新聞》駐華記者阿契包德·斯蒂爾1937年12月15日從美國軍艦“瓦胡”號發往美國報導中的一段話。在捐贈儀式現場,讀到這些字句時,魯照寧幾度哽咽。

  在這篇名為《在地獄般的四天》的報導中,記者斯蒂爾講述了日軍在南京的種種暴行。這篇報導發表在1937年12月18日出版的《舊金山紀事》第2版上,是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目前館藏的國際社會有關南京大屠殺暴行的最早報導原件。

  在魯照寧此次捐贈的文物史料中,有很多報紙原件記錄了當年日軍飛機轟炸南京的慘狀。例如1937年9月23日的《紐約時報》頭版這樣寫著:“昨天,50架日本飛機對南京進行了長達數小時的兩輪空襲。在最後一枚炸彈落下後,超過200名平民傷亡。”當天的《芝加哥每日論壇》也報導:“50多架日本飛機參與空襲,向城市投下200多枚炸彈,造成200多名中國平民傷亡,多數集中在城市最貧困區域。許多人被燒死,下關長江邊貧民窟的草棚如火柴盒般被點燃……街道上滿是肢體殘缺、被燒焦的老人、婦女和兒童屍體。”

  在魯照寧搜集、捐贈的文物史料中,很多令他心意難平。例如,在他捐贈的1937年12月6日美國《紐約時報》和1937年12月14日美國《芝加哥每日論壇》上,均轉載了有關兩名日本軍官進行“百人斬”殺人競賽的報導。報導稱,來自上海前線的一份電報詳細介紹了兩名日本軍官之間的一場比賽,看誰先殺死100名中國人。年紀分別為25歲和26歲的日本軍官,把賭注押在了這項成就上。魯照寧說:“這是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首次收到西方媒體報導關於‘百人斬’殺人競賽的報紙原件,說明‘百人斬’殺人競賽的殘暴行徑在當時就引起了國際社會關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