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莊他武裡府的一個種植園裡,農民們正在收穫榴蓮。(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
“智能解決方案大幅降低人力成本,提升種植效率。”博彥科技東南亞運營總經理常燦賢表示,目前他們已幫助泰國3家農場完成智能化升級,並將業務拓展至馬來西亞、越南等國。莊他武裡府商會的數據顯示,該地今年預計出口80萬噸榴蓮,近90%銷往中國,數字化正成為產能與出口的雙引擎。
為幫助泰國榴蓮種植戶應對多種不確定性,泰國數字經濟促進局去年年底啟動了“數字榴蓮計劃”,旨在通過應用程序記錄、存儲和追蹤作物數據等智能技術推動農業現代化,與中泰企業合作形成協同效應。
曼谷銀行經濟研究員塔納喬特・農塔卡特魯庫爾(Thanachot Nontakatrakool)指出,榴蓮已從東南亞區域美食躍升為全球消費熱點——在歐美市場,它出現在融合甜點、高端雜貨店及跨國食品連鎖企業的限量產品中。技術賦能下,泰國榴蓮產業正突破“靠天吃飯”的局限,以標準化、智能化應對全球需求增長。
自2023年以來,泰國正大集團聯合泰國農業研究發展局、華為雲開發的質量檢測系統,以紅外傳感器與AI技術替代傳統“敲果聽聲”的檢驗方式——槍形傳感器發射近紅外線收集數據,雲端AI判斷成熟度,準確率已達80%,且不破壞果肉。“隨著數據積累,準確率將進一步提升。”泰企高管表示,AI將與物聯網、無人機等技術協同,與中國合作正在推動農業數字化轉型。
中泰建交50年來,榴蓮貿易從單一農產品流通,升級為包含品種改良、數字技術、產業鏈協同的深度合作。中泰在農業領域的互補性,正為雙邊貿易注入新的增長動能,讓這顆“帶刺的水果”成為兩國科技與經濟互聯的生動注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