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大學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副主任葉海波(中評社資料圖) |
中評社香港6月28日電(記者 段曉魯)6月30日將迎來《港區國安法》頒布實施5周年。深圳大學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副主任葉海波接受中評社記者採訪時表示,《港區國安法》的實施不僅恢復了秩序,更重構了香港社會的憲制認同,而法治的穩定使香港重新更好地發揮“超級聯繫人”功能,服務國家發展大局。
葉海波表示,《港區國安法》實施五周年取得的主要成效有:一是徹底扭轉亂局,實現由亂及治的歷史性轉折。2019年“修例風波”期間,香港面臨回歸以來最嚴峻的安全和治理危機,暴亂導致超過千場示威衝突、近五千人被捕,公共設施損毀超過數十億港元,嚴重影響經濟發展。《港區國安法》實施後,香港街頭暴力活動基本絕跡,市民安全感指數顯著回升。《港區國安法》實施幫助香港特區由亂到治。二是推動完善香港維護國家安全法律體系。基本法第23條立法停滯20多年後,香港近來通過《維護國家安全條例》等立法,完善了香港特區維護國家安全法律體系。三是提升管治效能,激活經濟和社會活力。第七屆立法會通過法案數量同比顯著增多,行政效率也顯見提升。總之,《港區國安法》的實施不僅恢復了秩序,更重構了香港社會的憲制認同,而法治的穩定使香港重新更好地發揮“超級聯繫人”功能,服務國家發展大局。
關於《港區國安法》對香港安全與發展的戰略作用,葉海波稱,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國家安全是民族復興的根基,社會穩定是國家強盛的前提。”《港區國安法》築牢安全根基,構建“三位一體”防護網,在香港形成“港區國安法+本地條例+附屬規例”的法律架構,覆蓋傳統與非傳統安全領域。《港區國安法》禁止四類危害國家安全的罪行,明確了行為的界限,強化了國家安全維護的法律威懾。同時,駐港國安公署與香港警隊等執法部門功能互補、合作互動,強化了執行機制。《港區國安法》催化發展動能,使安全環境轉化為經濟競爭力。香港“秩序與安全”指標排名全球前列,2024年競爭力排名全球第3,連續獲評“全球最自由經濟體”,經濟指標顯著復甦。《港區國安法》鞏固“一國兩制”,制度優勢轉化為國際影響力。國際調解院總部落地香港,體現國際社會對香港法治的認可和“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
葉海波指出,針對西方社會對《港區國安法》的質疑,一是要從法理正本清源,破除西方社會雙重標準的迷思。《港區國安法》依據中國憲法和基本法制定,符合法治原則。中國基於實際形勢制定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不僅符合國際慣例,這也是全球主要國家的普遍經驗。西方國家對《港區國安法》是雙重標準。二是講好《港區國安法》的故事,以事實精準傳播,用數據破解污名化。香港經濟自由和法治指標均表現亮眼,國安案件保釋和量刑數據也顯示香港司法保持依法獨立審判,維護法治十分有力。三是主動開放協作,積極構建國際話語新陣地,召開相關國際研討會,邀請學者和專家訪港瞭解實際情況,強化國際交流和國際城市的地位。四是持續革新制度,以高效治理作為回應質疑的長期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