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關稅戰的背景下,中國宏觀經濟保持平穩運行,包括擴內需及促消費的潛能持續釋放,進一步圍繞落實宏觀政策“惠民生”導向,為擴內需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撐。(圖片來源:大公報)
|
中評社北京6月23日電/據大公報報導,關稅政策將是全球各國財政及貨幣政策討論的重要議題。“關稅戰”的爆發打破了財政政策緊縮及寬鬆貨幣政策的節奏,財政和貨幣政策正常化將受到干擾,為應對外部衝擊,財政擴張及貨幣寬鬆是主要選項,但部分國家財政擴張的空間卻可能受限,而且貨幣政策分化的態勢明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最新《財政監測報告》,預計全球公共債務將在2025年上升2.8個百分點,至佔全球GDP的95.1%,並在2030年升至99.6%。
全球範圍內,各國面對高度不確定的關稅政策有不同的情景,中國保持宏觀政策高效,在節奏、期限及時機等方面實現精準有效直達,財政政策積極有為,財政政策適度寬鬆,具有很強的靈活性,但同時也保持一貫的穩健。
中國財政貨幣穩健靈活
面對“關稅戰”的嚴重衝擊,中國的宏觀政策預期管理體系更加完善,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根據形勢變化動態調整政策,提高宏觀調控的前瞻性、針對性、有效性”,並全力推進一攬子金融政策,包括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及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一方面,財政政策更加積極有為。一季度國債和地方政府債券發行規模分別達3.3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和2.8萬億元,遠超近五年同期水平;1月至4月廣義財政支出增速達7.2%,支出進度達28.4%。而且,財政部4月宣布發行首批特別國債5000億元,支持國有四家大型銀行補充核心一級資本,既助力提升銀行穩健經營能力,也增大財政資金槓桿效應,推動銀行加大支持實體經濟重點領域。另一方面,貨幣政策適度寬鬆。2024年7月以來,中國宏觀政策調整的節奏及政策整合的效能加快提升,政策“組合拳”的推出更顯有力,因而推動中國經濟持續向好,展現更強的活力和韌性。貨幣政策方面,5月人民銀行宣布降準0.5個百分點,向市場提供長期流動性約1萬億元,降低政策利率0.1個百分點,並下調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同時進一步豐富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宣布設立5000億元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支農支小再貸款額度、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額度各增加3000億元。
之所以強調加強財政貨幣政策協調配合,主要有兩點考慮。一是降低宏觀政策成本,增強宏觀政策實施的效力,較低的利率水平擴大國債發行及抬高赤字,不僅有助於降低財政利息負擔,為財政政策可持續性創造有利條件,避免出現類似美國高利率和高赤字的困境,因而中國的宏觀政策更加精準高效,具有逆周期調節的功能。二是增強宏觀政策的預期,近兩年宏觀政策發布迅速及實施落地更快,通過政策“組合拳”以及一攬子政策共同發力,顯著地起到了穩定預期和提振信心的作用,體現了宏觀政策的前瞻性和針對性。從經濟表現來看,2024年下半年至今,中國宏觀經濟保持平穩運行。一方面,經濟增速持續向好,包括擴內需及促消費的潛能持續釋放,進一步圍繞落實宏觀政策“惠民生”導向,比如安排超長期特別國債3000億元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以及降首付比例、降存量房貸利率等,為擴內需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撐;另一方面,內生性增長動能穩步提升,宏觀政策積極支持新質生產力發展,特別是聚焦高新技術投資及中高端製造業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