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港可打造“油氣+金融”融合樞紐
http://www.crntt.hk   2025-06-13 14:58:57
香港應主動融入國家能源戰略,充分釋放自身在國際金融、法律服務、風險管理、綠色融資等方面優勢。(圖片來源:大公網)
  中評社北京6月13日電/據大公網報導,隨著全球能源格局的深刻重塑,中國與海灣國家之間的能源合作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戰略機遇。尤其是在特朗普2.0周期、國際政治與能源政策風向發生重大變化的背景下,傳統化石能源重新受到重視,新能源產業則遭遇來自西方國家的高關稅、綠色壁壘與技術封鎖。在此背景下,如何確保中國的能源安全、拓展國際合作空間、推動能源金融融合,成為中國石油產業亟需思考的核心議題。

  作為國家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和國際金融中心,香港理應在中國內地與海灣國家的能源合作中發揮橋梁與平台的雙重作用。憑借成熟的金融體系、國際化的法律架構、豐富的金融工具及人民幣國際化的先發優勢,香港有條件、也有能力成為“油氣+金融”融合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

  從市場供需來看,2024年以來,國際油價波動加劇,全球石油市場可能由供需緊平衡轉向階段性的供給過剩。與此同時,地緣政治風險持續發酵,能源投資趨於謹慎,傳統油氣資產重新受到資本青睞。更重要的是,自特朗普再次出任美國總統以來,美國能源政策明顯右轉,對傳統油氣產業重新扶持。這不僅對全球能源轉型構成挑戰,也對中國在新能源產業鏈中的國際競爭力形成衝擊。

  搭建中國與海灣國家合作橋梁

  美國現通過多邊手段打壓中國新能源產業,包括對太陽能、電動車、鋰電池等核心產品加征高額關稅,同時以“綠色合規”為由設置技術門檻,構築“綠色保護主義”新壁壘。在此背景下,中國能源企業有必要重新審視全球布局策略,在堅持綠色轉型的同時,更加重視傳統能源供應安全和與主要資源國的戰略協同。

  位於“一帶一路”沿線的中東地區,尤其是沙特阿拉伯、阿聯酋、卡塔爾、伊拉克等海灣國家,擁有豐富的石油與天然氣儲量。長期以來,海灣國家一直是中國的重要能源進口來源地,雙方在原油採購、煉化合作、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建立堅實的合作基礎。近年來,海灣國家也加快能源結構改革,希望通過“後石油經濟”戰略實現經濟多元化。這種轉型為中國能源企業提供新的合作空間:除了傳統油氣開發,還可以在新能源投資、碳中和技術、能源金融服務等領域展開更深層次合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