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11日電/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導,近日,絲綢之路旅遊城市聯盟舉辦2025“絲路對話·成都”活動,邀請聯合國旅遊組織、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文旅領域從業者、專家代表等參加,圍繞非遺賦能旅遊發展路徑展開研討。
本次活動以“非物質文化遺產,讓旅遊更美好”為主題。會場內,多個國家的代表相繼登台發言,分享世界各地的“非遺+旅遊”發展實踐案例及思路經驗。
英國東柴郡市市長戴維·愛德華茲介紹,該市的麥克爾斯菲爾德小鎮因數百年前絲綢產業興盛,被譽為“英格蘭絲綢之都”,不少英國人還把這裡視為古絲綢之路在歐洲延伸的最西端。“絲綢文化在麥克爾斯菲爾德很濃厚。我們和中國正在加強絲綢之路文化領域的合作。”戴維·愛德華茲表示,希望加強與中國絲綢之路沿線城市的交流,通過絲綢之路節點城市共同申報文化遺產的方式,推動旅遊業的發展,讓更多遊客瞭解當地的絲綢文化。
“和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每一個非遺項目,都承載著各國、各民族人民的智慧情感和文化密碼。”中外文化和旅遊交流中心主任張維國在活動現場發出倡議,倡導絲綢之路旅遊城市聯盟成員單位加強合作,通過活態化傳承、數字化展示、創新化傳播等方式,讓古老的智慧和情感跨越山海,成為共享的精神家園。
巴西前旅遊部長盧梅茲關注非遺保護和旅遊發展之間的平衡。“我去過一些地方,發現觀察者的數量遠遠超過被觀察的對象,這種過度旅遊讓人們喪失了與非遺等特色文化之間的真實聯繫。”盧梅茲建議,在非遺和旅遊相結合的過程中,要堅持重在保護、適度發展的理念,有序開發本土文化資源。
中國旅遊協會秘書長葛磊認為,旅遊當下正在經歷融合發展的紅利期,非遺作為旅遊資源中的重要部分,更加強調文化服務和對遊客精神世界的療愈。在非遺資源的開發上,針對兒童、青年、中老年人等不同群體,應針對性推出個性化旅遊產品。
活動現場還通過圖文展覽、實物展示、互動表演等形式,展示聯盟會員城市優質的非遺旅遊資源,彰顯“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絲路精神內涵。江西省景德鎮市在活動上亮相,國家級非遺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傅長敏現場創作,詳細介紹陶瓷的歷史淵源、製作工藝,讓觀眾對景德鎮的陶瓷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瞭解,收穫了眾多嘉賓的讚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