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10日電/據大公報報導,“老地、老伴、老友,便是人生至寶。”Jason用這句白族諺語來詮釋他對大理的眷戀。
2005年,他與妻子CC來到大理度蜜月,意外“淪陷”於這片土地。從此,他們扎根這裡近二十年。而Jason更以一部《大理外傳》,為大理寫下了一封獨特的“在地情書”。
十年速寫煉成 “風物史詩”
初到大理,處處都是新鮮。身為插畫師的Jason每日穿行於古城街巷,用彩鉛與水彩勾勒煙火人間:菜場裡吆喝的攤販、火把節上狂舞的白族青年、蒼山溪穀中撈蝌蚪的孩童……這些鮮活場景都被他一一捕捉。
即便中文並非母語,Jason仍堅持用中文創作。《大理外傳》內容豐富,從歷史傳說、名勝古蹟,到民風習俗、民生日常均有涉及。他將大理劃分為古城、蒼山、洱海、喜洲、下關等章節,以白族對聯“下關風吹上關花,洱海月照蒼山雪”,生動拆解大理“風花雪月”之美。書中也不乏美食紀錄,他對大理臭豆腐情有獨鐘,幽默調侃其為“長了胡子的食物”,卻又盛贊這是“大理美食的璀璨明珠”。
十年積累的速寫,最終凝聚成《大理外傳》中204頁的市井浪漫。書成之後,一位白族阿媽指著書中烤餌塊的畫面哽咽道:“這是我年輕時趕集的日子。”這讓Jason倍感欣慰,他始終認為“本地朋友讀得懂,才對得起大理”。這部作品不僅是他“想用中文寫點自己東西”夢想的實現,更承載著他對中國深深的感恩,正是這片土地,讓他的夢想得以綻放。
憧憬未來,Jason說自己現在非常喜愛中國,期待著自己能回到大理,繼續寫書、畫畫,妻子和孩子向往去歐洲自駕,“這都是非常美好的事情,我想我們會一一實現它。”\大公報記者譚旻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