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中非合作論壇等框架引領下,中企化身“綠色使者”,積極投身北非新能源項目,憑著先進技術和科學管理,讓一座座光伏電站在突尼斯、阿爾及利亞和摩洛哥拔地而起,為當地發展注入綠色動能。中國建築集團有限公司阿爾及利亞公司(以下簡稱中建),便是其中一支“種太陽”的主力軍。
在阿爾及利亞邁蓋耶爾省沙漠與半沙漠區域,已落成的樁基依照光伏方陣整齊排列,遠遠望去,宛如一片灰白色鋼針狀森林。樁間,百餘名身穿橙馬甲、頭戴安全帽的中阿員工密切協作,中方工程師手持激光測距儀校對數據,阿方工人用扳手加固螺栓。
為實現2030年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戰略目標,阿爾及利亞政府於2023年啟動首期2吉瓦光伏發電開發計劃,中建承建的邁蓋耶爾省坦德拉200兆瓦光伏電站項目正是其中一個重點工程。該項目去年3月動工,為當地創造了約500個就業崗位。
“在臨近的瓦德省,我們還承建了一個300兆瓦光伏電站項目。”據項目中方工程師韓波介紹,兩座電站全面投運後,預計每年可累計產電約8.5億千瓦時,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超過55萬噸。這既有助於阿爾及利亞實現清潔能源開發與區域均衡發展的雙重目標,也為其兌現國際氣候承諾提供有力支撐。
“我參與過不少基建、工業項目,而在這裡,我真切感受到可持續發展的意義。”項目負責健康、安全與環境的阿方工程師瓦利德·亞辛說,沙漠中,高溫、沙暴、運輸等難題如同“考官”環伺,但項目的安全管理水平及光伏模塊要求的安裝精度令他嘆服。
除做可再生能源的開發者,中企還主動採購綠電,助力北非國家實現綠電從生產到消費的全產業鏈閉環。
在摩洛哥西北部港口城市蓋尼特拉的大西洋自貿區,中信戴卡摩洛哥工廠的工人正在有條不紊地操控設備。一顆顆鋁錠經過一系列工序,變為汽車輪轂,即將銷往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