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6日電/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6月2日發表題為《烏克蘭驚人襲擊打亂了俄羅斯全球軍事戰略》的文章,作者為丹尼爾·邁克爾斯和簡·利特維年科,編譯如下:
烏克蘭對俄羅斯空軍基地發動史無前例的無人機襲擊削弱了莫斯科對烏克蘭發動戰爭的能力,也動搖了其威懾美國等距離更遠的對手的實力——這一轉變可能產生深遠的地緣戰略影響。
在這次協同襲擊中,莫斯科用於向烏克蘭發動制導導彈攻擊——並在核戰爭中用來打擊敵人——的相當一部分飛機受損或被毀。
俄羅斯已不再生產此次襲擊中成為目標的圖波列夫飛機,意味著俄羅斯已經喪失了向境外投射軍事力量的能力基石。俄羅斯較新的飛機雖然更現代、更靈活,但缺乏那些被摧毀轟炸機的關鍵特性,尤其是航程和載彈量。據烏克蘭和開源情報分析人士稱,此次襲擊還摧毀了俄羅斯用於空中指揮控制的一架寶貴飛機——這也是現代戰爭的一項關鍵能力。
烏克蘭稱,在已知俄羅斯擁有的100多架圖波列夫轟炸機中,烏已損傷或摧毀了40多架。目前尚不清楚此次襲擊前,圖-22和圖-95中有多少處於可執行任務狀態。
俄羅斯證實空軍基地遭受部分損失。
這次無人機襲擊後,俄羅斯將被迫重新思考如何運用、存放和保衛其剩餘的戰略轟炸機機群。與美國一樣,俄羅斯出於作戰原因,同時也是冷戰末期與華盛頓圍繞核裁軍協議的一部分,經常將遠程轟炸機停放在室外且易於看到的地方。
事實上,莫斯科已因基輔在俄羅斯境內持續發動無人機襲擊,被迫將大部分飛機轉移到遠離烏克蘭的基地。1日遭襲的一些基地地處偏遠,也是此次精心策劃的襲擊如此出人意料的部分原因。最遠的基地距離基輔約3000英里(約合4800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