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26日電/據大公網報導,5月30日,《關於建立國際調解院的公約》將在香港簽署。作為全球首個專門通過調解解決國際爭端的政府間法律組織,其總部設於香港,充分彰顯了“一國兩制”下特別行政區的獨特優勢和價值,在為國際爭端貢獻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的同時,更對香港未來發展進行了戰略賦能,“國際調解之都”的定位將讓香港受益良多。
2022年,中國與近20個立場相近國家共同發起建立國際調解院的倡議,推動國際調解院從構想逐步變為現實。其通過非對抗性協商機制,為《聯合國憲章》宣導的和平爭端解決提供了新路徑,為維護國際秩序的穩定提供了更加堅實的保障,充分展示了中國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方案和理念,推動全球治理向更公平、包容的方向演進。
加速向全球調解樞紐躍升
成熟的普通法體系、高度國際化的司法人才儲備、全球第三大法律服務中心……香港的全球法律樞紐角色為國際調解院落地奠定了堅實基礎。事實上,香港早已形成層次分明的爭議解決服務體系。數據顯示,香港國際仲裁中心處理的案件當事人涉及超過60個法域,調解案件平均解決周期較訴訟縮短60%。可見連接東西方的獨特價值,將使香港在調解涉及不同法律體系、文化背景的爭端時,更具同理心與協調力,這為國際調解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制度環境。
與此相呼應,國際調解院也為香港未來發展拓開了極為廣闊的戰略空間。首先,香港法治樞紐地位得以鞏固。依托“一國兩制”制度優勢,國際調解院將加速香港向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轉型,香港也迎來從區域仲裁中心向全球調解樞紐躍升的戰略機遇。尤其在美西方頻繁炒作“香港法治衰落”的背景下,國際調解院落地恰是對此極為有力的回擊。
其次,香港經濟轉型升級將增添法治動力。國際調解院的設立將帶動香港法律服務產業鏈進一步升級。通過吸引全球法律服務機構、專業人才及產業鏈聚集,可帶動法律咨詢、金融保險等配套產業發展,強化香港國際競爭力。目前,國際商事仲裁理事會大會已選擇香港作為舉辦地,波羅的海國際航運公會也將其納入了全球仲裁地清單,隨著國際調解工作的展開,香港法律產業的生態鏈將繼續得以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