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9日,鐵路工作人員為旅客介紹使用減鹽勺和控油壺保持健康。(圖片來源:新華社) |
中評社北京5月25日電/據中國紀檢監察報報導,“請平舉雙手進行晨檢……”一大早,安徽省六安市鳳凰河學校食堂員工面對智慧監管平台的智能晨檢儀屏幕,伸展雙臂,有序完成人臉識別檢測等,直至綠燈亮起方可進入操作間上崗。
六安市現有農村義務教育學校食堂636個,就餐學生20.52萬人。用餐基數龐大、責任主體多元、社會關注度高,如何讓每一分錢都花在孩子身上,一直是該市紀檢監察機關的關注重點。
六安市紀委監委持續深化中小學校園食品安全和膳食經費管理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協同教體、財政、市場監管等部門聯動,按照試點先行、分類實施、穩步推進的原則,積極探索推廣學校食堂智慧監管平台,貫通融合“需求鏈—資金鏈—供應鏈—監督鏈”等鏈條機制,確保每一份餐食的“來龍去脈”都清晰可見,以有力有效監督守護學生“舌尖上的安全”。
此前,裕安區紀委監委嚴肅查處了鳳凰河學校教師兼營養辦會計羅某某利用職務便利,先後挪用資金用於個人使用或進行營利活動問題。最終,羅某某受到開除黨籍、開除公職處分。
“案發後,我們全面梳理了膳食經費管理存在的突出問題,推動相關單位將學生餐費由原來的學校代收代繳改為家長通過‘皖事通’APP繳納。”該市紀委監委有關負責同志介紹,依托智慧監管平台,學生在“刷臉”就餐的同時,系統自動完成身份驗證與就餐次數統計,家長也可以隨時查看消費明細,既避免人工統計滋生“人情單”“糊塗賬”,更從源頭上杜絕公款私存及挪用、虛報冒領補助資金等問題。
供應鏈透明化是中小學校園食品安全和膳食經費管理突出問題專項整治的關鍵一環。該市紀委監委依托智慧監管平台充分匯聚家長、學校、行政管理等不同主體監督合力,緊盯配菜下單、食材驗收、報表結算等關鍵環節,確保食材質量有保證、數量更真實、來源可查詢、資金可追溯。
“過去,經常會有家長詢問孩子吃的食材從哪裡來,現在從智慧監管平台上都能找到答案。”該市教體局有關負責同志表示,“每周各學校會通過平台下單,供應商自接單起便激活溯源鏈條,食材價格、質檢報告、物流軌跡等數據實時鏈上存證,大家隨時可以通過手機掃碼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