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20日電/網評:傳承抗戰精神 擔當時代責任
來源:大公網 作者:許小哲
2020年,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指出,“偉大抗戰精神,是中國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並強調“要以史為鑒、面向未來”。八十年前的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浴火重生的歷史豐碑。中華兒女在血與火的考驗中凝聚的抗戰精神,不僅是抵禦外侮的精神旗幟,更是激勵後世青年奮勇前行的力量源泉。無數青年點燃了“以青春之我,築青春之國”的信念火種,拋卻書本走向戰場,放下鋼筆拿起槍炮,在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以生命為墨書寫了永不褪色的愛國主義篇章。
歷史從未走遠,精神一脈相承。這種穿越時空的精神傳承,在當代青年身上展現出鮮明的時代特徵與使命擔當。今天的中國青年,在脫貧攻堅一線扎根基層,在航天發射場見證星辰大海,在科技前沿正以演算法創新推動醫療、工業等領域智能化升級,為產業變革注入智能引擎,在國際舞台上發出中國聲音。當代青年正以開拓創新為筆,在科技攻關、鄉村振興、社會服務中勾勒民族復興的畫卷。不同時代的青年,始終以奮鬥姿態續寫著抗日精神和五四精神的時代華章。
對於香港青年而言,抗戰歷史是最好的愛國教材。香港與祖國的命運始終緊密相連。抗戰時期東江縱隊港九大隊的英勇事跡,改革開放中獅子山精神與國家發展的同頻共振,都展現了香港青年的愛國之情。在大灣區建設中,這種情懷轉化為具體行動,越來越多香港青年北上創業或學習交流,積極參與深圳河套科技園、鄉村振興等專案。這種“國家所需,青年所向”的主動奔赴,既是香港融入國家發展的生動縮影,也是抗戰精神在當代的生動詮釋。
對香港青年而言,抗戰勝利八十周年的歷史節點,賦予民族精神更深層的現實意義。銘記歷史不僅是致敬先輩,更要在複雜環境中堅定“國家好,香港更好”的信念,將個人理想融入民族復興,這就是對抗戰精神最好的時代傳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