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20日電/據央視新聞報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營經濟促進法》5月20日施行。作為第一部專門關於民營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法律,其制定出台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標誌性事件,在我國民營經濟發展歷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這部法律既是促進法也是保障法,積極回應民營企業關切。那麼,這部法律的突破和創新在哪裡?它的實施將會對民營經濟發展起到什麼樣的支撐作用?
創多個“第一次” 明確民營經濟法律地位
新時代以來,我國不斷出台鼓勵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舉措,推動民營企業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敢闖敢拼,向新而行,截至2025年1月底,全國登記在册民營企業數量已有5670.7萬戶。
作為我國第一部專門關於民營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法律,民營經濟促進法創下多個“第一次”——第一次將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寫入法律,第一次明確民營經濟的法律地位,第一次在法律中規定“促進民營經濟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是國家長期堅持的重大方針政策。”充分彰顯了黨中央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堅定決心,進一步向社會表明了發展民營經濟是黨和國家一以貫之並將長期堅持的方針政策。
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研究所副所長 吳薩:這次民營經濟促進法出台,對於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是一個里程碑意義的作用。它首次把我們很多重要的提法上升到了法律高度,更關鍵是法律是管長期的,法律是基礎性的,這就給廣大民營企業吃了一顆“定心丸”。
在投資融資促進方面作出一系列細化規定
民營經濟促進法在投資融資促進方面也作出一系列細化規定。
中國政法大學法與經濟學研究院教授 李曙光:以前只能用土地、房產做抵押,那麼現在規定可以用應收賬款,可以用倉單,可以用你的股權,可以用你的知識產權,包括專利,一些技術發明,可以用它來做一個權利質押,這個是以前法律沒有,那麼這一次民營經濟促進法把這個寫進去以後,我想實際上對民營企業,特別對小微企業解決融資難、借錢困難、貸款困難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推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