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16日電/據新華社報導,浙江舟山群島東部海域,深邃的海底,沉睡著一艘承載悲壯歷史的沉船“裡斯本丸”號。蔚藍大海,銘記著83年前,中國漁民勇救英軍戰俘的人道主義壯舉。
“裡斯本丸”號是二戰期間,日本從巴西征用的一艘客貨船。1942年,被日軍征用的“裡斯本丸”號押運1800多名英軍戰俘從香港返回日本。由於日軍違反《日內瓦公約》,未在船上懸掛任何運送戰俘的旗幟或標誌,在途經浙江舟山群島海域時,“裡斯本丸”號被美軍潛艇擊中。
日軍為防止戰俘逃跑,先是用木板、帆布將戰俘所在的船艙釘死,又在戰俘們破“門”而出跳海逃生時瘋狂掃射。面對日軍的槍炮,舟山漁民駕駛著46艘木質小漁船,來回65次,最終在驚濤駭浪中救起384名戰俘。
“漁民們堅守著一個樸素信條,‘救人一命,天上一星’。”救援漁民後人林忠華說。
救援漁民後人胡亦芳說:“當時島上沒有多少農田,漁民常年半饑半飽,但為了安頓獲救戰俘,漁民們把自己家裡能吃的、能穿的都拿了出來。”
就在營救戰俘的第二日,幾架日本飛機飛到沉船海域投彈轟炸。第三日清晨,200多名荷槍實彈的日軍登島搜查戰俘,他們毆打中國漁民,勒令他們不得隱藏英國人。
即便如此,仍有三名英軍戰俘被漁民冒死藏在一個三面臨海、口小腹大的山洞中,躲過了日軍地毯式搜索。而這三名英國人,輾轉轉移至重慶後,通過廣播第一次將“裡斯本丸”號沉沒的真相公諸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