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不按套路出牌”撬動商業新模式
http://www.crntt.hk   2025-05-13 12:40:15
2025年3月16日,靜安首發品牌館亮相上海張園。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圖片來源:新華社)
  中評社北京5月13日電/據新華社報導,在傳統商業面臨同質化困境的當下,“不按套路出牌”正成為撬動商業創新的一把鑰匙。上海蟠龍天地將商圈融入古橋流水,吉林省長春“這有山”把30米高的室內山體變成消費動線……“非標商業”項目正加速崛起。

  “非標商業”並非新鮮事物。回溯過往,北京798由廢棄工廠轉型為藝術車間,上海田子坊將弄堂小店編織成文藝地標,這些早期實踐已為非標商業埋下種子。2020年前後,“非標商業”一詞頻繁出現在行業報告與媒體視野中。如今,依托社區、集市、公園乃至古建築而生的商業空間,憑借 “鬆弛感”“小眾”“個性”等標簽,在社交平台掀起打卡熱潮,成為年輕群體的消費新寵。

  為什麼年輕人會愛上這些“商業異類”?它們又能火多久?帶著疑問,記者走訪了多個特色非標商業體。

  從“千店一面”到“一店千面”

  非標商業中的“非標”二字,首先表現在線下空間上的突破。

  上海蟠龍天地脫胎於擁有1400餘年歷史的古鎮,它把現代的開放式商業融於古鎮之中,消費者喝著咖啡看流水潺潺,在青石板路、老石橋邊,享受獨特的城市“微度假”體驗。

  在浙江省杭州文三數字生活街區,一場 “科技穿越” 正在上演。這裡曾是華東最大的信息產業集散地之一,如今,人們通過 VR、AR 技術“穿越”至敦煌、唐朝等場景,讓國潮古風與穀子商店、智能潮玩產生奇妙碰撞。

  走進長春的“這有山”商業綜合體,消費者會有自己不是在逛商場而是在“爬山”的錯覺。消費者拾級而上,沿途分布著按4:3:3配比的沉浸式主題街區、餐飲店面與零售空間。日均3萬人次的打卡量,使其成為東北地區現象級消費地標。

  美團數據顯示,帶地域文化標簽的商業體,復購率比普通商場高38%。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