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定經濟運行基本盤,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中國沒有輕視外部環境變化對國內經濟的挑戰,更多從底線思維出發進行應對,寧可把困難估計得充分一些。
4月25日中央政治局會議釋放的核心信號是“2+4”,其中“兩個堅定不移”,分別說的是踏實穩住國內經濟和堅定推進對外開放;“四穩”即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再一次把就業放到最優先位置,這與2020年4月中央政治局會議部署“六保”時的邏輯完全一致,即遇到突發挑戰時,中央會把降低對居民家庭的衝擊和影響作為政策選擇的重要考量。
近期各部門密集出台的政策,可以說是根據中央部署推出的一套新的增量組合拳。其基本脈絡是“2+2+1”,即通過支持就業和穩定外貿守住兩條防線,通過促進消費和積極擴大有效投資做大經濟發展蛋糕,通過營造良好環境化解金融、房地產等領域的潛在風險等。
這套組合拳有著鮮明的問題導向,是奔著“關稅戰”帶來的直接和間接影響去的。因為我們認識到,信心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衹有正視困難、解決問題才能真正增強信心。
中國經濟怎麼樣,旁觀者看得清楚。多家知名國際投資機構都預計,中國經濟今年將保持穩健增長。中國資產價格已經表現出較強的韌性,境外機構投資者正在中國資本市場悄悄布局。還要看到的是,中國正在推進“十五五”規劃編制工作,規劃中的很多內容,都將為全球投資者提供中國的“機會清單”,通過貿易、投資、合作等商業往來,既利用中國大工廠努力滿足全球客戶需求,也利用中國大市場積極為全球廠家提供訂單和就業機會。新的五年規劃不僅能為中國發展注入確定性,也是在為世界發展注入穩定性。
中國在穩就業穩經濟,美國在做什麼?
當下的中國,各級政府正在通過“一業一策、一企一策”這樣的“笨功夫”,去努力幫助微觀主體,讓他們能渡過難關、更好發展。與此形成反差的是,美國挑起事端時氣勢汹汹,面對來自國內的呼聲卻經常視而不見,仿佛不用考慮“關稅戰”對本國企業、居民的負面效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