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IRT-Scout偵察無人機。資料圖片 |
成本控制在武器裝備研發製造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無人機被大量投入戰場的背景下,如何降低其造價的問題,得到進一步凸顯。當前一些國家紛紛展開對低成本無人機的研發,可以說,“如何省錢”貫穿了無人機研發的全過程。
一是從設計源頭上控制成本。在這方面,美國的做法較有代表性。該國推出的“低成本可消耗飛機平台共享”項目,目的就是為了迅速獲得大量低成本無人機。該項目的核心是打造一個基礎的模塊化架構,架構是開放型的,參與研發的公司可共享這個架構,並在此基礎上根據需要研發出不同功用的無人機。它的好處是,參與研發的公司不必從頭做起,簡化了一些設計和研發的流程,因而可有效降低成本。
二是在機體選料方面做文章。為了獲得更遠的航程和足夠的升力,很多無人機都選用復合材料來建造機體,以減輕自重。如今,一些國家在這方面走得更遠,紙板、泡沫板、三合板等也被用來建造無人機。如俄羅斯IRT公司推出的新型IRT-Scout偵察無人機,採用泡沫板來建造機身,在電動機驅動下,可續航一小時。韓國一家公司研製的UAV PaperDrone-800無人機,除了一些裝置由碳纖維制成外,將電子元件的使用降到最低程度,幾乎就是一架紙飛機。這些嘗試均有助於大幅減少生產和部署成本。
三是在動力系統和感知系統方面“做減法”。低、慢、小是無人機突破敵防空系統的優勢。這種定位,使一些小微型無人機無需使用先進動力系統就可發揮作用,如伊朗的“見證者”-136無人機,使用的就是一台功率為50馬力的二衝程發動機。美國的安杜裡爾工業公司推出“走鵑”可重復使用垂直起降無人機,則是通過自己建造渦輪噴氣發動機而不是向其他供應商採購來降低成本。機載電子設備更新換代很快,升級換代的原因除了提升性能之外,還有一點就是想方設法降低價格,從而使無人機可以用得起。如無人機的感知系統,除了盡力讓自身變得“物美價廉”外,還在通過借用網絡和其他平台的感知系統來定位導航、發現目標,從而讓無人機“減負增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