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解讀巴菲特的“大周期思維”
http://www.crntt.hk   2025-05-06 12:04:04
 

  巴菲特大周期思維為應對全球化退潮提供了戰略框架。這種跨越經濟周期的長期視角,在巴郡近六十年的投資實踐中得到充分驗證──從1965年收購瀕臨破產的紡織廠轉型為保險集團,到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逆向投資高盛優先股,本質上都是通過“超長焦觀測”捕捉被短期波動掩蓋的底層規律。

  巴郡方法論的核心在於識別三種周期共振:經濟周期(美國聯儲局加息尾聲的現金資產置換);技術周期(新能源替代速率與傳統能源折舊周期);地緣周期(軍事開支上升對製造業的影響)。這種三維觀測框架的獨特價值,在2022年俄烏衝突引發的全球能源重構中尤為凸顯:當歐洲天然氣價格飈漲800%時,巴菲特提前布局的西方石油公司股權組合,正是基於對油氣開採周期(平均7年至10年)與地緣博弈周期(5年至8年)的叠加判斷。

  在政策制定層面,這種思維體現在:美國《芯片法案》的520億美元補貼實質是對摩爾定律失效的周期補償(每18個月晶體管數量翻倍的規律已延長至3年),其資金分配嚴格遵循半導體產業代際更替曲線──30%用於3納米以下先進制程研發,45%投向汽車芯片等成熟制程產能擴建。

  而中國“新型舉國體制”是應對技術追趕窗口期的制度創新,典型案例包括第三代半導體“國家02專項”的十年持續投入,以及長江存儲通過晶棧Xtacking架構實現232層3D NAND閃存的彎道超車。這種政策設計暗合熊彼特“創造性破壞”理論,在光刻機領域表現得尤為顯著:艾司摩爾(ASML)的極紫外光刻(EUV)設備研發周期長達17年,恰好對應中國半導體產業從28納米向14納米突破的技術周期。

  企業決策者更需建立“資產負債表韌性”──正如巴郡保持1200億美元現金儲備,這種“冗餘設計”在2020年疫情衝擊中展現驚人效力:當波音公司債券收益率飈升至12%時,其動用現金儲備完成250億美元債券回購,避免陷入流動性危機。寧德時代在鋰價高位時簽訂的10年鋰礦承購協議,本質上是基於新能源車滲透率曲線(預期年增30%)與鋰資源開發周期(5年至7年)的預判。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