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與東歐國家貿易額增長迅速,出口商品主要包括機電產品、紡織品、家具等。(圖片來源:大公網) |
中評社北京5月1日電/據大公網報導,東歐市場對於中國企業出海而言,機遇與挑戰並存。中國企業須通過加強政策研究、推進文化融合、提升核心競爭力及優化物流供應鏈管理等策略,積極應對挑戰,把握市場機遇,在東歐市場實現可持續發展。
中國對東歐國家近年來投資規模持續擴大。投資領域呈現多元化特點,在製造業領域,中國企業積極投資汽車零部件製造、電子電器生產等產業。如中國某汽車零部件企業在波蘭投資建廠,為當地及周邊國家汽車製造商提供配套零部件。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中國企業參與了多個交通、能源項目建設,像在塞爾維亞的高速公路建設項目,提升了當地交通基礎設施水平。在信息技術、金融服務等新興領域,中國投資也逐漸增多,如中國一些互聯網科技企業在匈牙利設立研發中心,利用當地人才資源開展技術研發。
產業結構互補性強
中國與東歐國家貿易額增長迅速,近五年貿易額增長較快。中國向東歐出口商品主要包括機電產品、紡織品、家具等。其中,機電產品占比超過40%。從東歐進口的商品則以金屬礦砂、農產品、機械設備等為主。貿易方式上,一般貿易占據主導地位,同時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跨境電商貿易額占比逐年上升。例如,通過速賣通等跨境電商平台,中國大量中小企業將產品銷售到東歐消費者手中,豐富了東歐市場商品供給,也為中國企業拓展了銷售渠道。
在消費市場方面,東歐對高品質的電子產品、時尚服裝、家居用品等需求旺盛,且消費者對新興消費品類如智能穿戴設備、綠色環保產品等接受度較高。在工業領域,東歐國家製造業升級需求迫切,對先進機械設備、自動化生產線、工業軟件等存在大量需求。例如,波蘭汽車製造業為提升生產效率與產品質量,對智能化生產設備採購需求顯著增加,這為中國相關企業出口產品與技術提供了契機。
中國在製造業領域體系完備、產能強大,尤其在中低端製造業具有明顯成本優勢,產品性價比高。而東歐國家在某些高端製造業細分領域,如精密機械製造、汽車零部件研發等方面技術先進。雙方產業結構互補性強,為合作創造了廣闊空間。以汽車產業為例,中國新能源汽車技術與整車製造能力突出,東歐國家在傳統汽車零部件製造方面經驗豐富,雙方可通過合作,實現技術與產能優勢互補,共同開拓全球汽車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