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存量表。(圖片來源:大公報) |
中評社北京4月30日電/據大公報報導,特朗普“對等關稅”的稅率誕生於荒誕的算法,所以本質不是貿易問題,而是博弈問題,中美博弈接下來的核心是談判。
對於美國而言,與中國這樣的大國談判並沒有太多實際好處,更多是尋求面子上的讓步,以便在政治上有所交代。向大國要“面子”,向小國要“里子”,索取經濟利益。這也是特朗普發動關稅戰的核心目的,並非像納瓦羅、萊特希澤等理想主義者所期望的那樣,通過“關稅牆”來推動美國製造業回流和自主產業化,而是通過獲取經濟利益解決美國的財政與債務問題。
美國挑起關稅戰之後,中國“以牙還牙”的博弈策略,不僅給美國經濟帶來了額外的衰退擔憂,也在破解美國的談判籌碼。今年4月,多家華爾街投行下調了美國經濟增長預測,上調了美國經濟衰退與美股下跌的概率,因為美國的破壞性政策將引發報復性關稅,從而對商業情緒和供應鏈構成重大打擊。
“以牙還牙”策略為其他國家贏得了90天的緩和期,也為中國企業爭取到90天的轉口貿易時間窗口。在“壓力測試期”內,製造業企業可制定貿易摩擦背景下的應對策略,並與供應商及客戶們進一步探索拓展出口轉口的可能性。於中國而言,拉長博弈的戰線意味著更低的博弈成本和代價。
特朗普的底牌有三張:一是其他國家對美國經濟的依賴度;二是利用美國的軍事力量作為籌碼,要求部分國家增加軍費開支;三是借助美元霸權來做文章。面對特朗普的極限施壓,部分非美國家缺乏有力的談判籌碼,原本不得不付出實際的經濟利益。而中國“以牙還牙”的博弈策略,給予非美國家一個認清時勢的機會。
中國展現“大國範本”,也給非美國家釋放出新訊號:首先,中方強硬的態度能使美國的談判籌碼逐漸減少,最終為了結束談判而付出的代價或遠低於直接妥協。其次,一些國家不僅與美國有經貿關係,與中國也有密切往來。如果因過度倒向美國而損失了中國供應鏈或者市場,結果可能得不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