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十億分之一克水體污染物1分鐘“揪出”
http://www.crntt.hk   2025-04-29 16:53:01
 

  示範應用成效顯著

  “傳統監測方式依賴人工采樣和實驗室分析,耗時費力。新系統可實現無人值守運行,大幅減少了人力投入,有效提高了監測效率。在海河流域的示範工程中,人力成本降低約60%,監測頻次卻提高了3倍。”程劼說。

  目前,該系統已在太湖、海河等流域投入示範應用,成效顯著。

  通過將監測數據實時上傳至雲端平台,並結合GIS技術生成污染熱力圖,系統預警準確率超過90%。在太湖流域的試點中,系統成功捕捉到水體中抗生素和農藥殘留的異常波動,為管理部門提供了精準的污染溯源依據。

  該系統的研發不僅解決了技術難題,更在環境監測領域帶來了科學範式的轉變。

  “傳統監測側重於單一污染物的靜態分析,而新系統通過多靶標動態識別和大數據分析,實現了污染物的關聯性分析。”程劼說。

  結合污染熱力圖,管理部門可精準定位污染高發區域,制定靶向治理措施。例如,該系統可助力農藥殘留超標源頭的精準溯源,使相關部門可快速對周邊農田進行重點監管,有效減少了污染物入河量。

  在面源污染智能監測系統不斷應用於眾多流域監測的基礎上,團隊制定了《農業面源污染智能監測技術規範》。該規範不僅為行業提供了標準化框架,填補了抗生素、農藥殘留等新發面源污染智能監測領域的空白,而且推動了監測體系的規範化建設。

  程劼表示,下一步該系統將新增全氟化合物、內分泌干擾物、微塑料等新污染物的檢測功能,進一步拓寬監測範圍。同時,系統有望應用於更多領域,在城市供水、飲用水源地等場景部署,保障居民飲水安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