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大國貿易停擺的終點或是戰爭?
http://www.crntt.hk   2025-04-24 15:50:06
3月28日,顧客在美國紐約市一家超市購買食品。(圖片來源:新華社)
  中評社北京4月24日電/據大公網報導,歷史不會簡單地重復,但總是押著相似的韵腳。在過去的一百多年間,大國之間的關稅戰、貿易戰屢見不鮮,更與一戰與二戰的爆發有著直接和間接的關係。而這一次特朗普挑起全球貿易戰似乎成了“礦井裡的金絲雀”,其終點會否走向軍事戰爭,也是眾說紛紜。

  經歷過上世紀“大蕭條”仍健在的人已寥寥無幾。1930年美國總統胡佛頂著上千名經濟學家的反對聲,簽署了國會通過的《斯姆特─霍利關稅法》,但立即招致歐洲列強及加拿大的報復。在此後的四年間,全球貿易總量收縮了66%,加速了世界經濟的衰退,這對德國法西斯的崛起和希特勒的上台無疑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也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埋下伏筆。而在美國本土,美國加征關稅及貿易萎縮也同時拉長了“大蕭條”的時間,報復性的關稅措施導致美國出口受阻,美國失業率從1930年的7.8%飈升到1933年的25.1%。

  美國極端保守派選擇性地遺忘這段歷史,而大國貿易戰更久遠的記憶只能來自歷史教科書了。德國在1870年實現國家統一以後,其工業實力迅速崛起,全面挑戰大英帝國的地位,英國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脅,英德霸權之爭成為“修昔底德陷阱”的一個活生生案例。哈佛大學教授艾利森指出,“英國與許多守成國一樣被焦慮所困擾;而德國與許多崛起國家一樣,雄心勃勃”。兩強之爭終於在1914年8月讓噩夢變成了現實,無可挽回地陷入了大國關係的歷史宿命。

  當2014年全世界舉辦紀念一戰一百周年活動的時候,一些學者就此警告,大國之間經貿聯繫的深度捆綁並不能阻止彼此間的戰爭,旨在警示中美關係的可能前景。在一戰爆發之前,英德之間的貿易完全停止,英國通過封鎖等手段,完全切割了與德國的貿易供應鏈,以防止戰略物資落入敵手。特朗普這次挑起全球貿易戰,對中國不僅揮舞關稅大棒,同時還大搞非關稅壁壘,例如向中國製造的商船徵收額外的碼頭停靠費,則屬於嚴重的貿易歧視,在某種意義上說,是赤裸裸的挑釁行為。

  特朗普第一任期因新冠疫情的衝擊而草草收場,第二任期比第一任期更加任性,超出了所有人的想像,包括特朗普的支持者在內。由於最高法院的放行,特朗普擁有了充分的總統豁免權,權力的任性也帶來了新的混亂。在關稅問題上,原本屬於國會的權力被特朗普獨攬。他通過行政令,大搞貿易領域的“休克療法”,展現了特朗普對世界經濟和貿易體系的驚人破壞力。

  特朗普一邊炫耀自己年度體檢的健康狀況,另一邊卻把美國經濟秒變成“高危病人”,一只腳跨進了重症監護室(ICU),讓2025年的夏天充滿了巨大的不確定性。“90天對等關稅暫停期”屆時期滿,美國6.5萬億美元國債也在那個時點到期,這些叠加因素會不會對市場形成共振效應,讓華爾街提心吊膽。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